他是一位76岁的老人,已经退休13年了,但却十几年如一日地做着日喀则萨迦县推进畜种改良工作。萨迦县的百姓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
他就是自治区农牧厅原厅长王承杰,一位从萨迦县成长起来的藏族干部。
10多年来,王承杰心系群众,坚持退休不褪色,全身心扑在萨迦县畜种改良事业上,脚踏实地、勤勉苦干,让萨迦县的畜种有了新提升,使群众的生活有了新气象。
牲畜放养是萨迦县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支撑。从2004年开始,萨迦县从县域实际和群众需求出发,实施了以黄牛、绵羊、白绒山羊、牦牛为主的牲畜四大改良和推广项目,全力建设半细羊毛原种基地、优质奶牛繁育基地和白绒山羊原种基地,畜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13年来,由王承杰牵头,每年定期协同自治区、市农牧部门相关领导和专家,深入全县11个乡镇、107个行政村实地检查实施了四大良种项目进展情况,指导畜种改良工作。通过行政+科技、项目+管理、基地+农户等运作模式,使牲畜良种项目取得良好成就。
回到2004年,那时萨迦县的畜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个小奶少的本地牛效益较低,畜牧业发展一时难有起色。
在农牧业领域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王承杰看到家乡牧业的发展现状,内心一直无法平静。
从那时起,萨迦县畜种选择、人工授精、产业经营,草种筹措、基地建设乃至解疑释惑、说服引导,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王承杰的身影。畜种改良一经推广,成效立即显现,对此群众心里最清楚。
这一干就是13年。13年里,王承杰克服诸多身体疾病,坚持每年都到萨迦县指导和帮助开展畜牧业工作,平均每年2次,每次都在10天以上,足迹遍布萨迦县11个乡镇107个行政村。王承杰成了萨迦县畜种改良的宣传员、牧业发展的调研员、沟通协调的办事员、指导工作的技术员。
通过十多年的努力,萨迦县牲畜“四大改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牲畜良种改良和推广取得显著成效。在王承杰和区市农牧部门的协调支持下,2004年以来,萨迦县投入758.085万元,从山南市隆子县等地引进种牛1215头,对全县所有行政村全面开展黄牛改良工作;从拉萨市林周县等地引进种羊2738只,对10个乡镇83个行政村开展绵羊品种改良;从阿里地区日土县引进白绒山羊1892只,对11个乡镇104个行政村重点推广白绒山羊选育改良;从那曲地区嘉黎县引进种牦牛70头,对6个乡镇33个行政村开展牦牛优良品种繁育。截至2017年底,全县改良后的优质黄牛存量30019头,良种覆盖率达到90%;绵羊117509只,良种覆盖率达到61%;白绒山羊64556只,良种覆盖率达到52.8%;牦牛3776头,良种覆盖率达到48.7%,基本实现家家有牲畜良种。
在王承杰的专情投入、无私奉献下,萨迦县农牧部门和各乡镇通力协作,以黄牛、绵羊、白绒山羊、牦牛为主的牲畜四大改良和推广项目扎实深入推进,现代畜牧业转型步伐加快,有效地转变了萨迦县的畜牧业增长方式,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新渠道。
为了科学规范制度化畜种改良工作,近年来,王承杰还参与制定了《萨迦县畜种改良工作责任书》《萨迦县畜种改良工作责任及奖惩规定》等,调动了各级组织、人员、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萨迦县畜种改良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萨迦县畜种改良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农牧民的‘钱包’鼓起来了,群众心里是满意的。”王承杰说,群众还有着更大的期待,真抓实干需驰而不息、服务群众要久久为功,只要还有力气,就要把畜种改良这件好事实事干到底。
接下来,王承杰和萨迦县领导班子计划以雄玛乡种羊为基地建设半细羊毛原种场,以萨迦镇为基础建设优质奶牛繁育基地,以木拉乡亚果村和萨迦镇卡吾村为基地建设白绒山羊原种场,并在其他乡镇建立扩繁场,依托3个基地,形成科学良种繁育体系,带动促进畜种改良工作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