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那曲牧业产业不断提质升级 走出产业发展之路

时间:2018-04-18

广袤的羌塘草原上,牧业作为农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得到了不断发展。然而,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层次低、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龙头企业与基地农牧户联接不紧密等“粗放”现象又制约了蓄势待发的羌塘牧业发展。

近年来,那曲地区不断探索和创新,牧业产业不断提质升级,逐步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牧业发展之路,刚刚泛绿的广袤草原上,一幅壮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采访中,那曲地区农牧局局长郭红宝一直强调牧业发展必须依靠人草畜等生产要素,在保证这些要素的前提下,“户繁、社育、企销、政扶”的牧业产业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在地委、行署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下,牧区人草畜要素的效益正不断发挥,那曲地区产业发展之路日趋显现。

实行“有偿流转”加快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2016年11月,那曲地区羌塘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十分注重牧业产业化建设过程中与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草地资源利用、牲畜批量采购等工作。为了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好草地这一天然资源,公司在计划建设项目区域内,对牧民群众发展现代牧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参与牧业产业开发的迫切意愿、建设牧业产业项目的交通能源条件及组织化程度进行深入调研,并在群众对牧业产业发展建设用地、流转用地予以充分认可,在有效降低其承载压力的基础上,履行相关政府审批程序,与项目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签订相关协议。通过推行“有偿流转”,为当地群众增加现金收入400余万元,为贫困群众提供近300个就业岗位,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

“统购重配”推进了特色优势资源向市场竞争优势转变。“传统牧业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需要。”郭红宝说。为此,那曲地区以羌塘牧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在嘉黎县林堤乡5村、那曲县那曲镇15村两个牦牛主产区与牧民群众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讨论,引导牧民群众积极参与“统购重配”新型牧业生产经营模式,并签订合作协议,为当地群众增加现金收入近1000余万元,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同时,该模式的推行,将使那曲地区嘉黎县成为重要的牦牛良种繁育基地,培育优良牦牛繁育户近2000户,带动近7000名贫困群众脱贫。

在那曲地区羌塘牧业开发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农牧业科技扶贫产业园效果图。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公司先后邀请了相关专家学者,就天然草场保护、退化地治理、牲畜种群结构优化等进行了充分论证,并对牧业产业发展中的牧草、养殖、加工三大板块8个项目进行了可研、方案设计、初步设计的编制工作。“2017年5月初,我们园区项目通过地区发改委审查,确定了总投资达6亿多元的农牧业产业精准脱贫项目建设任务,该项目承接了近90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的脱贫任务目标。”郭红宝向记者介绍说。

“ 今年,那曲地区将以脱贫攻坚为契机,把畜牧业发展作为核心全力推进,积极促使乡村振兴战略在羌塘草原落地开花。”郭红宝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

下一步,那曲地区将以扩大饲草种植、解决牦牛和绵羊育肥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牧繁农育、河谷畜牧业、城郊畜牧业、牧区畜牧业合作发展新路子,大力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牧业旅游,做大做强草原畜牧业。积极争取自治区有关制定肉奶增产奖励机制和基础母畜保育、优良畜(草)种配(育)种选育、种畜交换、幼畜异地育肥、成畜出栏、优良草籽培育、农机具购置、动物疫病防治等补贴政策。

大力实施“抓两头、促中间”牧业发展举措。“一头”抓农牧民合作社建设,促进群众实现转移就业,在已有1007家合作社的基础上,加大“一乡一社”的培育打造力度,2018年实现每个乡镇整体组建1到2个牧业合作社,力争到2020年实现有条件的村都建立合作组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受益范围。“一头”抓龙头企业,引进区内外特别是援藏省市有实力、有信誉、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融入畜牧业发展,解决批量供应、批量生产、质量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制定、科技攻关、市场营销等问题,推动产业做大做强且可持续发展。地区层面加强牧发公司建设,着力规划打造牧业科技扶贫产业园区、育肥基地、加工基地、人工种草基地;大力实施“万亩千畜”工程,形成“公司+合作社+牧户”的发展模式。“促中间”即促进合作社与企业融合发展,由企业向合作社有偿提供幼畜、饲草料和免疫、养殖技术指导,按照市场价格收购合作组织、养殖大户的牲畜、畜产品或饲草料,将畜产品进行深加工、包装销售,推向中高端市场,提升附加值,逐步实现标准化、产业化。(吴发宝 记者 谢伟)

  • 上一篇:陕西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丹心暖高原 仁术惠民生
  • 下一篇:米林县南伊乡琼林村:互帮互助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