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西绕卓玛,在这个偌大的世界,我还是把你找到了。”今天,我们讲一个爱与寻找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位名叫立言的女士身上。时光回溯到2006年8月,机缘巧合,立言只身前往南伊民族乡完小支教。用立言的话说,在南伊民族乡完小支教的两个月,是何其幸运呀!12年后,她想找到那个羞涩、爱送花的西绕卓玛,想听听曾教过的孩子们的近况……
西绕卓玛给老师采的野花。
再读支教日记
2006年8月13日傍晚,立言抵达了林芝市米林县南伊民族乡完小(时称)。在五年级男生和几位学生家长的帮忙下,她裹着跟校长要来的两床被褥,钻进了一间废弃的,住着老鼠的宿舍。入住第一晚,立言给自己送了件礼物——一束野花。
这一切,都被站在一旁怯生生地“观察”新老师的小女孩西绕卓玛看在眼里。第二天清晨,一个粉红色的身影跃入眼帘:“老师,这花给你的。”西绕卓玛站在立言的面前,手里晃着一束带着露水的野花。
可爱的学生,辛勤的老师,璀璨的星空,学校旁边的一挂瀑布,甚至校园角落中盛开的野花,都冲击着这个城市里来的支教老师,她觉得一切都是鲜活、有力的。小到提醒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大到思考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这些适龄学童更易接受,都是她留心的事情。“那两个月,老师是全身心地爱着你们呀!”后来,立言与学生直言。
这些故事,都是立言用南伊民族乡完小电脑房里一台不能连接外网的台式电脑,一字一句敲出来的,流水账式地记录了这段支教时光。12年后再读,平实的语言中流淌出的都是真情。
寻找西绕卓玛
当时,本报联合雪花啤酒开展了一次公益助学活动。立言根据亲身经历,知道南伊民族乡完小的师生们最缺的是什么。最终,由雪花啤酒出资为他们送去了冰柜、洗衣机等物品,尽量改善他们的生活。同时,南伊民族乡完小与拉萨市第一小学各自选出10名学生,相互交换体验各自的学习、生活环境,两地孩子们生出了别样的“友谊之花”。
相遇总是短暂的。2006年10月,南伊沟漫山遍野的高山杜鹃开得正艳丽。一个泛着寒意的夜晚,立言告诉大家,她因为工作的缘故要返回拉萨了。校长提议:“大家最后为立言送个行吧!”那个晚上,碰杯声和着祝福声,当所有老师都给立言献上洁白的哈达时,她知道,分别的时刻到了。“所有的祝福里,我记下了一句话,立言要永远都幸福、快乐!”
冥冥中自有天意,自从离开南伊乡后,立言一直忘不了那个粉红色的身影。前不久,在朋友的启发下,立言也开始寻找西绕卓玛。可是,叫西绕卓玛的姑娘那么多,哪一个才是12年前的她呢?立言试了所有能试的方法,找了所有能帮忙的朋友。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找到了12年前那个给她送花的西绕卓玛。
南伊民族乡完小的孩子们。
师生相约再见
“西绕卓玛,在这个偌大的世界,我还是把你找到了。”在新建的微信聊天群里,有立言,有西绕卓玛,还有当年的一名女同学。一个上午,她们在不知不觉间发送了几百条讯息。电磁波在时空中来回传递,抚慰“失散”12载之久的师生情。
西绕卓玛回忆,有一回,立言的高跟鞋卡在地板缝里了,全班同学都在笑,有的甚至笑得直不起腰趴在桌子上;还有一回,高年级的男同学排成一队,跟在立言老师身后学走路。立言和孩子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和高年级男同学一起打篮球……“老师,你走后,我们心里空荡荡的。”西绕卓玛说。
如今,西绕卓玛已经是江西理工大学一名大三在读生,明年即将毕业。“西绕卓玛考上了一本!我教过的那些孩子,很多考上了大学。”从立言的语气中,听得出她对孩子们的牵挂,当然也听得出她的小小骄傲。西绕卓玛也从未忘记过这位城里来的老师:“四年级的时候我就在想,有一天一定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立言泪如雨下,这大抵就是短短两个月她能带给她最好的教育了吧!
联系上了,“失散”了十二年的师生相约一定要再见面。这个世界,总有人在某个角落牵挂着你。再过一个月,立言将离开拉萨。于是,西绕卓玛和立言约定,今年暑假,无论老师在哪里,成都或是大连,她一定会去看望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