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美丽西藏】林芝结巴村:不砍树搞旅游富了

时间:2018-04-19

坐落在巴松错畔的结巴村(2017年8月摄)。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50岁的西洛知道,林芝桃花节开幕,结巴村的游客就会多起来。可西洛的家庭旅馆却闭门谢客,大兴土木。

西洛和妻子在结巴村经营的家庭旅馆,位于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错高乡巴松错畔。旅馆现有20个床位,旺季客满,一年能给这个六口之家带来十几万元的收入。

西洛并不满足。他说,目前卫生间只有一个,必须增加;院子里几间草房拆掉了,要盖成二层小楼,每层三个标准间,都带独立卫生间。

“目光要放长远,旅馆更舒适了,游客自然更愿意来。”西洛说,“改造和扩建会花不少钱,但是我有信心赚到更多钱。”

西洛经营这个家庭旅馆已有八九年。此前,他伐木做木料生意。和村里许多同龄人一样,他从父辈手中接过斧头,砍了十几年树。

素有“西藏江南”之称的林芝,森林覆盖率高达47.6%。过去,这里的人们世代以砍伐林木贴补家用。“以前,县财政收入也主要靠伐木。我从1976年开始当护林员,那时主要负责帮助分解完成砍木料的任务。”结巴村村支书索朗班旦说。

为保护林芝这道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政府部门2005年下了禁伐令,并倡导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可是,要放下伐木的斧头,那时候很多人并不情愿。西洛当时也慌了神:真要转去做旅游,不但不懂经营,甚至连汉语都不太懂……

65岁的索朗班旦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那时,常常是白天刚开过禁止砍树的会,晚上就有人去偷伐了。”索朗班旦说,当时村民担心禁伐会减少收入。

随着发放公益林补助金、提高护林员工资等政策出台,加上农家乐和家庭旅馆的示范效应,村民们开始接受“禁伐”。

错高乡党委书记旦增介绍说,十几年来,政府相继投资2000多万元,改造农牧民住房和乡村基础设施,还举办了农家乐餐饮、服务、卫生等方面的培训,千方百计完善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这些举措,让村民们对搞旅游心里有了“底”。

看着以前伐木的同伴纷纷吃上了旅游饭,西洛跟妻子合计:山上的树再多,总有砍完的一天,伐木的路会越走越窄,还会害了子孙后代;而生态环境保护得越好,旅游业的前景就越广阔,路会越走越宽。

经过一番筹备,他们的家庭旅馆开张了。头两年,住客少,年收入只有一两万元;可到了第三年,靠着口碑和回头客,他们的收入比以前伐木时还多。

如今,西洛家养了7头牛、1匹马,还有30多亩田,但经营旅馆的收入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这条路算走对了,日子越来越富裕。”西洛笑着说,“你看,摩托车、拖拉机、8座长安车,啥都有了。”

昔日的伐木村,如今已是生态旅游示范村。结巴村已有农家乐40多户,每户每年旅游收入不少。游客多了,藏香猪肉供不应求。村里顺势办起了藏香猪养殖基地,每年给村民分红。

发展生态旅游让结巴村的面貌焕然一新。索朗班旦感叹:小时候村里没有马路,夏天下雨就踩泥巴。现在,村里通了柏油路,水泥路铺到每家每户门前;2005年住房改造后,全村120多户全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村里早就通了电和自来水,还覆盖了网络……

“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这十几年。”他说。

更让他欣慰的是,村民不但环保意识提高了,精神面貌也改变了:“以前,村里男的上山砍树,回家就喝酒玩乐,不思进取;现在是你追我赶搞旅游,争相发展经济。”

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索朗班旦想着,今年结巴村要打好文化旅游牌。比如,村里有一位自治区级非遗“梗舞”的传承人,应该把全村会跳的人组织起来。

西洛的两个儿子均已成年,现在都在旅游公司工作。他盘算着,等家庭旅馆收拾停当,要让孩子们帮忙上网打广告扩大宣传。

西洛不准备把伐木斧头传给孩子。他知道,砍树,无异于砸了自己的金饭碗。(新华社拉萨电)

  • 上一篇:江苏省援藏重大民生项目之一江苏实验幼儿园项目开建
  • 下一篇:阿里地区转变传统方式牧区改革工作蹄疾步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