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材是藏医药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其名气不断扩大,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但随之而来的是藏药材资源的日益紧缺。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藏药材价格也水涨船高,一些老百姓和商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断采挖,藏药材种群的自然更新被破坏,野生藏药材的生长环境也遭破坏,导致一些常用藏药材原料陷入濒危的困境。记者了解到,目前被列入濒危的藏药材有76种。
保护藏药材 加强种苗繁育
青藏高原是藏医药的发祥地,这里有丰富的藏药材资源,为保护这些资源,保护它们的野生生境,自治区农科院自2000年就开展了濒危藏药材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到2015年,自治区农科院蔬菜所组培中心组建了藏药材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团队,加大了对濒危藏药材种苗研究技术的研究。截至目前,红景天、独一味、西藏棱子芹、喜马拉雅紫茉莉和藏木香5种濒危藏药材种苗繁育技术已成熟,并进入到了推广种植阶段,推广面积有上千亩。
近日,记者来到自治区农科院组培中心,几名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红景天的扩繁工作。“挑选优质健壮的红景天植株的茎叶或芽作为‘原料’,扩繁到一定量的苗之后,一部分作为继续繁殖的原料,一部分从试管苗走出,先到温室再到大田,进行种植实验。” 一位工作人员边操作边介绍。
在实验室里可以看到一排排特殊的玻璃瓶整齐摆放在架子上,里面是长势良好的藏药材苗。科研人员会不定时进行检查,查看它们的生长情况。在实验室里完成试验后,它们会被拿到温室和大田再进行试验,发挥价值。
采挖藏药材 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
随后,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实验基地,看到从实验室移栽到温室的红景天长势非常好,其外观有点像多肉植物,其中一些已经开出了小花。说起红景天,相信大部分人对它的了解是从抗缺氧、缓解高反开始的,正是因为它的这些功效,让消费者对它青睐有加,导致采挖过度。“红景天的生长周期很长,一旦采挖后生长很缓慢,而且采挖对环境的破坏也大,其人工繁育时间也长,所以要加强对它的研究和保护。”自治区农科院蔬菜所组培室主任白玛玉珍告诉记者,“因此不能过度采挖,但也不能完全限制采挖,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
基于此,自治区农科院的专家们还展开了濒危藏药材野生抚育工作。野生抚育是野生药用植物采集与驯化栽培的有机结合,因其可充分利用原始野生生境、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保护野生种质资源,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越来越得到重视。换句话来说,就是科研人员先从野外采集一些优质健壮的植株回来进行组培实验,成功后再将它们移栽到原生长点。白玛玉珍告诉记者:“红景天组培后,再恢复到它的原生长点,主要是为了保护这种资源和生态环境,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记者 李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