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中的央拉。
央拉缝制的牧业小饰品。
央拉向记者展示自制的安多女帽。
央拉缝制的安多女式藏袍。
央拉缝制的安多藏靴。
央拉缝制的安多女帽。
央拉缝制的安多女式藏袍。
央拉带到两会上的自用藏靴。
世居青藏高原的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依据地理、气候、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等因素,创造出各自的服饰文化。在西藏,藏北安多服饰可谓藏族服饰中的一大支系,既是藏族服饰文化的一个侧面,也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一个点睛之笔。
今年52岁的央拉,是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来自那曲市安多县,她所传承的技艺是那曲市安多服饰的缝制技艺。
她用仁孝,承接来自父辈的手艺
央拉,那曲市安多县帕那镇3村人。自12岁起,她与兄弟姐妹一起随父亲阿秋学习缝制安多当地牧民藏袍、藏帽、藏靴技艺,间与母亲学习所有牧女该会的牧业技艺。
“那时,我和姐姐贡地一边为人民公社放牧,一边拿着父亲安排学习的针线活;一边唱着牧歌,一边谈天说笑。那时的日子没有现在富裕,但过得也很快乐。”说着这些话的央拉脸上洋溢着微笑,仿佛已回到儿时,回到父母身边,回到了草原。
23岁那年,央拉最敬重的父亲突然过世,这令她十分悲痛。那一年,离她从父亲手下出徒已有5年了。而父亲临终前的殷切嘱托,她一直信守至今,丝毫未改。
那个年代,在从事牧业生活的间隙,帮助邻里朋友缝制藏装一辈子的阿秋老人,在他61岁临终前,把他最信赖的女儿央拉叫到身边说:“用你的手艺,帮助身边所有的人。无论高低贵贱,无论贫穷富有,只要找到你,有要求帮助缝制藏袍,或者帽子、藏靴,你都不要拒绝他们,也不要收取费用。”
阿秋还告诉女儿,有一天,国家会更强大,老百姓的日子会更宽裕,牧民也许不需要自己缝衣,直接买现成的,即便这样也不要荒废了这门传自父辈的技艺。
阿秋告诉女儿央拉:“这是牧人的本能,是作为牧民自己丰衣足食的一门手艺,如果有机会要一代代传下去,不只是传给自家人,别人有意愿的,你也要毫无保留地教他们。”
就这样,父亲阿秋离世。而他留下的话语如同誓言般,让女儿央拉恪守一辈子。
包括了藏袍、藏帽、藏靴等技艺的藏北安多服饰,材质、种类繁杂,其配饰更是琳琅满目……在藏北众多的牧人服饰中,安多服饰集美观与大方、贵重与豪华为一体,倾注了每一位手工技艺人最饱满的热情和最深情的匠心。
至今,走过30年,央拉不知道为多少人家缝制过全套的安多服饰,她谨遵父命不收取分毫费用。
谈话间,央拉像是突然想起什么,认真地告诉记者:“对了,是有那么一次,乡里一位家境殷实的牧人,在拿走我缝制好的衣物后,在我未留意时将几百元的现金放在桌上走了。所以,如果我发誓说从未收取过任何费用,那也是不对的。”央拉说完,自己也笑了起来。
纵有遗憾,她坚持用手艺温暖人生
对央拉而言,没有上过学是她此生最大的遗憾。她说:“因为我没有念过书,又听不懂汉语,西藏各地的藏语方言也听不太懂,所以此前很少走出老家。”然而很快,央拉话峰一转说,“但是,我仍然非常感激所有给予我帮助的那些人。我想我还可以努力,还可以更精进,还有发挥余热的能力。对吧?”央拉对着记者,又好像是在说给自己。
此刻,年过半百的央拉神情专注,若有所思。记者分明看到了含在她眼里的一丝憧憬。
尽管,父亲临终前所说的国富民强的日子早已到来。手上宽裕的藏北牧人,可随时随地买到现成的服饰。但也正是因为生活越来越富足,如今在安多,一件由传承人手工缝制的传统服饰更被大多数牧人所追捧。
缘于此,每临藏历新年和安多赛马节前,乡邻村民拿着自己备好的衣料、饰边找央拉缝制藏装的人络绎不绝。熟悉的也好,陌生的也罢,央拉从不拒绝找上门来的人。
“有时,为了赶制他们送来的节日庆典服饰,我就得放下家里所有的活儿,白天黑夜地忙活,缝的眼睛都有点受不住了。幸好,老伴儿格桑次仁总会搭把手帮忙。”央拉笑着说。
“您的老伴也会缝制安多服饰这一套技艺?那他是从哪里学的?是您教会的?”记者好奇地连问央拉。
央拉说:“我也不知道他是哪里学的,反正不是我教会的。我们成家时,他就已经会了,我也没问过他在哪里学的。因为过去不像现在,物质这么丰富,牧人生活所需基本自足,缝制衣物这样的牧业技艺,老一代牧人都会。只是传承技艺的水平不同而已。”
自央拉从父亲手中承接手艺,至今已过去几十年。自立制作安多服饰也已30余年,如今,她缝制的安多服饰深受人们喜爱,在安多甚至那曲几乎家喻户晓。
恪守父命,她用一颗匠心传承
央拉的女儿,刚满22岁的巴吉措姆如今已开始向母亲学习安多服饰的全套技艺。
也许正是因为自己没有得到上学的机遇,所以,央拉无论如何让她的两个子女都上了学。去年,女儿巴吉措姆从成都科技大学毕业,看着女儿两次参加公务员招考都未能如愿后,央拉试探性地问女儿:“要不,你这段时间就跟阿妈学习安多服饰的缝制技艺,如何?”
央拉真没想到,女儿巴吉措姆的反应会如此强烈。她拍着手跑过来抱住母亲说:“哇! 阿妈你真的太好了,我早就想学了。但不敢跟您说,怕您说我不好好准备公务员考试呢。”
接着,巴吉措姆信誓旦旦地像是给母亲央拉保证、又像是暗暗下定决心般说道:“我一定要把传自祖母、外公的技艺从您这儿学到手,将来我就是您的传承人了。”
巴吉措姆像是开玩笑又颇为认真的话让央拉又高兴,又忐忑。她说:“这是祖辈传下来的技艺,我既希望自家的孩子传承下来,又希望她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考上公务员,成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我有时很矛盾,但终归还是希望孩子能学会这门技艺,将来再传下去。”央拉肯定地说。
事实上,这30年来,央拉教了很多亲戚家的孩子缝制安多服饰的技艺。
父亲在世时,央拉的小弟旺青还太小,没有跟家中其他兄弟姐妹学会这门技艺,于是,央拉成为小弟旺青的师傅。
央拉说,旺青现在已经是安多当地远近闻名的裁缝了,他缝制的衣服、配饰都非常好。他在安多县城开了一间裁缝店,拥有一大批老顾客。
央拉半开玩笑般地告诉记者:“弟弟旺青手艺好,但也收取费用,他们一家在县城基本以此为生。呵呵,他不像我,没有经历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所以,我也觉得他靠手艺吃饭,是无可厚非的。”
除此以外,央拉还教会了姐姐家的几个孩子。她也试着教过自己的儿子巴登扎巴,但儿子怎么也学不会。
“儿子搭不上这根‘弦’,我也就不强求了。现在,女儿学的不错,就是有点晚了,但又能怎么办?当初不让她上学,那也是万万不可的。”央拉解释说。
2018年自治区两会上,央拉作为政协委员出席,至今仍感到无比喜悦。由于当时准备不充分,她还没能提出任何提案,这使她感到不安。她告诉记者,成为自治区政协委员后,她对将父辈传承下来的技艺继续继承和弘扬下去的心愿,更加强烈了。
她说:“无论世界如何改变,父亲让我信守的诺言,我这辈子一定会努力下去。任何一个人找我学习这门技艺,我都将毫无保留地教给他。这是父亲让我做的,也是作为一名传承人的我,必须履行的职责。”
令人欣喜的是,2017年底,央拉以藏族服饰之安多服饰代表性传承人,已入选中国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录。(配文图片由记者 晓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