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韩沁言
“我们家去年核桃收入2.2万元,这还不算农闲时打工和秋季妻子拾棉花挣的1.8万元!”4月30日,泽普县赛力乡乌鲁克艾日克村村民阿塔吾拉·阿不来提高兴地告诉记者,“对我们这个五口之家来说,现在的日子是几年前不敢想的,政策好了,我们家脱贫了!”
去年以来,泽普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通过大力发展旅游、建设“卫星工厂”等措施带动群众增收,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2017年,泽普实现10个贫困村退出,2730户10081名贫困人口脱贫,向“扶贫一个都不能少、脱贫一个都不掉队”的目标迈进一步。
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4月30日,在自家的核桃树地里,查看核桃树的努尔艾合买提·买买提笑得很开心:“看今年的情形,核桃肯定又会丰收!”
“去年10亩核桃地赚了2.6万元。”努尔艾合买提说,“把好政策留给更需要的人吧!”今年年初,努尔艾合买提与家人一合计,决定不再申请低保了。
今年25岁的努尔艾合买提是泽普县赛力乡乌鲁克艾日克村村民,以前因家庭困难,一家人挤在一栋墙壁开裂、四面透风的土坯房里,他日思夜盼改变家里的贫穷面貌。
扶贫先扶志,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帮扶让努尔艾合买提对脱贫致富充满希望。他说:“苦点累点不觉得什么,我一定要争气,不能再辜负党和政府及各级干部的帮助了。”
套种核桃树、代管棉田、摘棉花……努尔艾合买提铆足了劲,一心要甩掉“穷帽子”。
努尔艾合买提家种核桃树时间并不长,过去种小麦、玉米,每亩纯收入不过几百元,套种核桃树后,随着核桃树进入盛果期,收入一年比一年高,10亩核桃地给他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我们核桃地一般套种小麦,去年一亩核桃收入2600元,今年肯定比往年高。”努尔艾合买提高兴地说。
“自从种了核桃树以后,村民就富裕起来了,现在不仅住进新房,很多人还买了汽车。核桃树让我们的生活变了样!”赛力乡乌鲁克艾日克村党支部副书记吐鲁甫·肉孜高兴地说,“全村4200亩耕地,核桃、红枣分别就有3600亩和400亩。”
“我们一家五口,10亩地的收入不算,我和爸爸给人代管120亩棉花田,仅半年,管理费就是2.16万元。弟弟在县城做协警,一个月2200元。去年秋季去岳普湖摘棉花,我们两口子两个月就挣了1.9万元。”努尔艾合买提激动地说,“党的好政策给我们家带来了好生活。”
这些年,随着安居富民工程的推进,努尔艾合买提一家与全村286户村民一起住进了规划有序的新房,家家户户不仅用上了水、电、气,还走上了柏油路。健身广场、村民大舞台等也让村民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
“有党的好政策,坚信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努尔艾合买提对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发展旅游带动就业增收
从金湖杨景区出来,记者沿着柏油路走了大约半个小时,就到了布依鲁克塔吉克风情小镇。穿过尖顶拱门,进入布依鲁克村村民吐尔洪·尼牙孜的餐厅,餐厅内摆着2张大台子,加上屋外的几张长桌,这个农家乐可以同时容纳100人就餐。年轻的老板娘身穿齐膝短裙,脚蹬黑色短筒靴,热情地招呼着客人。
“2015年刚开始做农家乐的时候,一年能赚1万元,后来一年能赚3万元,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营业额有五六百元。”掰着手指报出这一串不断上涨的数字,吐尔洪脸上露出了笑容。收入的增加让他们全家的生活越来越好,这两年,他们家添置了空调,购买了一辆皮卡车,还装修了房子。
吐尔洪一家生活的改善与泽普这些年大力发展旅游息息相关。
2012年,泽普县开始建设布依鲁克塔吉克风情小镇,吐尔洪与妻子一合计,办起了农家乐。只是,当时的布依鲁克塔吉克风情小镇并没有多少名气,客流量也不大,随着景区的升级改造,面貌日新月异,目前已被评为3A级旅游风景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在这一系列提升改造中,吐尔洪和邻居们居住的村落与布依鲁克塔吉克风情小镇的建设结合起来,成了泽普县安居富民工程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试点村。吐尔洪家用于开办农家乐而新建的小别墅获得了2.4万元政府补贴,还享受到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
如今,泽普县围绕“3A景区”和“最美塔吉克风情小镇”建设,集中解决了15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户43人。旅游产业正逐渐成为拉动泽普经济增长、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引擎。
“卫星工厂”助力脱贫致富
伴随着欢快的乐曲,31岁的图罕·赛麦尔踩动着缝纫机踏板,手中的布料在针板上飞舞。
家住泽普县图呼其乡桑村的图罕,每天在家门口的手套工厂上班。由于工作熟练,从最初每月1100元收入,增长到每个月超过1500元。图罕家里种了7亩棉花和小麦,最好的年份全家才能挣上1万元,还抵不上她现在一个人的工资,这让邻居们非常羡慕。
图罕所在的这家工厂是泽普县启成纺织制品有限公司的一家“卫星工厂”。2017年5月12日,泽普县引进江苏一家企业投资600万元在这里建起了生产手套的“卫星工厂”。
“爱人在保安公司上班,一个月2000多元,不算地里的收入,只要我们夫妻俩好好上班,一年的工资收入就有4万元。”图罕高兴地说。
像这样办在家门口的“卫星工厂”在泽普已有37家,投产的有7家,已吸纳56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卫星工厂’不仅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就业平台,工厂整洁的环境和严明的纪律还促进大家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泽普县扶贫办副主任许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