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贫困户有活干有钱挣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驻叶城县“访惠聚”工作队助力村民脱贫记事
□本报记者/赵志芸通讯员/罗云
4月23日,在叶城县加依提勒克乡托莫贝希村村民海尼沙·艾拜的核桃园里,自治区高级农艺师赵国庆从嫁接改良、整形修剪、水肥管理、采收加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给他和其他村民讲解了核桃提质增效的技术。海尼沙的儿子麦麦提·吐尔逊听完课后说:“我终于搞清了自己种核桃产量低的原因。我一定按照专家的要求,科学管理家里的10亩核桃田,争取早日致富奔小康。”
这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驻叶城县加依提勒克乡托莫贝希村“访惠聚”工作队开展“精准扶贫专家服务行动”的一幕。今年以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驻村工作队在全面深入了解每个贫困家庭状况、致贫原因、脱贫愿望等情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工作路径和方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扶贫项目,帮助制定一户一策措施,激发群众内在动力,实现贫困户的稳定脱贫。
外出务工闯出“新天地”
前一阵子,叶城县萨依巴格乡巴什托格拉勒村村民买买提依明·艾拜9岁的女儿生病了,到医院就诊需要一笔医疗费,这让家里人愁坏了。得知这个情况后,驻村工作队队员找到买买提依明·艾拜,想安排他外出务工挣钱。刚开始,买买提依明很犹豫,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就请来去年外出务工的村民现身说法,慢慢地,买买提依明的想法变了。他说:“驻村工作队队员联系务工的地方有合同保障,我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人创造幸福生活。”如今,买买提依明在外务工,预计今年年底能挣到两万元。
据介绍,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在做好精准识别工作的基础上,注重运用政策宣传、典型引导、算账对比等方法,帮助群众特别是贫困户转变观念,引导他们科学种田、转移就业、自主创业,用奋斗精神、勤劳双手增收致富,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家门口就业开辟增收“新渠道”
4月16日中午,萨依巴格乡英阿瓦提村村民阿扎提古丽的糕点房里,挤满了放学的孩子和接孩子的家长。每天制作五六种蛋糕面包、10多种饼干甜点,让阿扎提古丽和两个同为贫困户的创业伙伴忙得不可开交。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驻叶城县萨依巴格乡英阿瓦提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古丽基娜·尼牙孜经常把村里的妇女们约到工作队驻地来谈心,做些茶点请她们品尝。“我发现村里的姑娘、媳妇们手特别巧,一学就会,我就想教她们做点心,引导她们开糕点房创业。”古丽基娜告诉记者。
“来买我做的蛋糕和点心的人可多了,现在每个月都能有两三千元的收入呢。”阿扎提古丽告诉记者。
经过持续帮扶,英阿瓦提村37户贫困户实现了一户一人就业。如今,村里的姑娘、媳妇们还联合起来为乡里的学校提供加餐糕点和生日蛋糕。
“我们还积极鼓励村民参加叶城县、萨依巴格乡组织的烹饪、糕点制作以及电工等就业技能培训班学习,争取让村中富余劳动力都能掌握一项技能。”古丽基娜说。
萨依巴格乡巴什托格拉勒村村民努尔艾合买提·巴拉提告诉记者:“以前我没有一技之长,所以没有外出务工。参加了村里举办的钢筋工培训班后,现在我当小工每天可以挣100元,等我掌握了更多的技术,我相信会挣到更多的钱。”
学科学走致富“新途径”
加依提勒克乡托莫贝希村林果种植面积2780亩,主要种植核桃,由于品种混杂,嫁接、水肥管理技术缺乏,导致产量低,品质差,平均亩产200公斤。驻村工作队邀请了专家,了解到全村农业生产情况和技术需求,专家建议从村里选拔技术能手,成立技术服务队,进行技术培训,带动全村村民学技术用技术,实现技术落地,提质增效。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工作队多次邀请专家来到村里为村民现场讲解、演示核桃树栽培和田间管理技术,全村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6场次,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
在萨依巴格乡巴什托格拉勒村,工作队教育引导村民清理整治房前屋后、院内的闲置土地发展庭院经济。目前,全村85%的家庭有一片菜地,几株果树,一个棚圈,降低了村民生活成本。截至目前,全村141户贫困户中136户实现了一户一人稳定就业,有的家庭出现了全家出去务工的情况。
“为实现2020年脱贫目标,我们将实现稳定就业作为村民拥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持续稳定脱贫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加大扶智、扶志工作力度,激发村民内生动力,积极引导有劳动能力的村民自主创业、外出务工、在卫星工厂就业,摒弃‘等靠要’思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驻叶城县“访惠聚”工作队总领队董晔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