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新疆新闻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米夏村:摘掉贫困帽子不是梦

时间:2018-05-03

伽师县米夏乡米夏村是一个1900多口人的村庄,目前外出稳定就业人数达到了368人,占总人口的19%。高就业率,以及该村清晰的脱贫思路和措施,使米夏村今年摘掉贫困村帽子充满了希望。

□通讯员/陈晨

创业带动就业增收

今年3月6日,萨吾提·吾甫尔夫妇带着俩孩子,上午从伽师县米夏乡米夏村出发,晚上就到了上海。他探家两周,来回选择飞机作为交通工具,用萨吾提的话说,就是节约时间,要尽快返回上海料理餐馆生意。

在上海,萨吾提先是跟着别人干,2017年7月份自己当老板经营起了餐馆,这让他摆脱了贫困,步入了小康。

如今在他雇的10名员工中,7名是他从米夏乡贫困户中带出去的,3名是汉族员工。萨吾提一家人与员工相处得很好,他和员工与当地居民相处得也很好。萨吾提说:“只有走出去,融入到了大家庭,才能体会到我就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

萨吾提收获的还不止这些。他说,妻子很满意现在的生活,总说嫁他嫁对了。他撂下餐馆探家两周,就是为了把在米夏村生孩子的妻子接回上海。有了第二个宝宝,他和妻子决定把两岁半的大儿子送进当地的幼儿园。这时他才醒悟过来,他和妻子在浦东新区一居委会办了长期居住证,但忙于经营餐馆,疏忽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办理,目前暂时不能把孩子送进公立幼儿园。他说只要交纳养老保险三年以上,他的两个孩子就可享受上海公立幼儿园教育。他说,上海人很包容,一点也不歧视像他这样靠劳动挣钱养家的外地人,“只要勤劳肯干,在哪儿都有尊严。”

29岁的萨吾提在上海创业成功绝不是个例。上世纪80年代就走出去的麦麦提吐尔逊·卡得尔也是米夏村人,他的两个儿子都在上海出生、就学,大学毕业后,一个做房地产生意,一个经营餐饮公司。他说这两个孩子在今年8月份有望取得上海户籍。如今他承包的新疆驻上海办事处餐厅,雇员工37个,其中18个是家乡人。

创业带就业、老乡带老乡的就业链条,让米夏村368人走出伽师,在疆内外实现了稳定就业。

伽师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阿布来提·买买提任米夏村党工委书记已有两年,他说米夏村在北京、上海、乌鲁木齐经营餐饮业的老板有37个,举家外出就业创业的户数有87户,以从事餐饮业为主。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2014年,依据建档立卡贫困户标准,米夏村有92户、421人被确定为贫困户、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在全村398户中占到了23%,远远超过了3%的贫困发生率,这意味着该村属深度贫困村之列。

经过两年的脱贫攻坚,2016年米夏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400元。这个收入是由外出就业人员拉动起来的,贫困户的收入依然在贫困线下。

“守着资源,还能脱不了贫?”2017年年初,在村党工委的带领下,米夏村把“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理念和行动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利用入户宣讲、周一升国旗宣讲、就业人员现身说法,向群众讲清讲透转移就业是最捷径、最有效的脱贫方式,并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量身定制就业去向。

有中级厨师证的买合木提·依明成为首个受益者。2017年2月,在驻村干部的联系下,他被在北京经营餐馆的本村老板聘用,月工资7000元。驻村干部经常给他打电话,询问他在北京是否习惯,交待他要珍惜工作机会,动员他把工资寄回家用于发展生产。第一个月的工资寄回来,他家的羊增加到了18只。他父亲用他每月寄回的钱购买了1头奶牛,又购买了1峰骆驼,卖牛奶、卖驼奶。一家7口人,当年脱贫。如果不是一人在外就业,一家7口人,守着18亩地,是很难脱贫的。

2017年8月份,月日姑丽·艾森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到乌鲁木齐华侨宾馆就业。由于她能讲一口流利的双语,被安排在总台工作,月收入3500元。今年春节刚过,她动员并把妹妹带到她所在的宾馆当服务员。两人就业,她一家6口人,也将在今年脱贫。

买买提力·阿木提是一家4口之主,被安排到米夏乡中心小学的公益性岗位当保安后,除了五金一险外,月月有1500元的固定收入。去年,他的妻子拾花两个月,挣了8000元,实现了当年脱贫。去年他家获得补贴3.85万元,盖起了85平方米的安居富民房,现在他和妻子正在为新房添置床、沙发、孩子的学习书桌等家具,准备搬进新居。

艾力·买买提夫妇文化不高,去年8月份驻村工作队联系他们在本村的养殖合作社打工,达成年工资2.5万元的用工协议,还能兼顾自家的耕地和棚圈里的羊。

解决贫困人口就业的利好政策,再加上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目前米夏村74名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就业。按一户就业一人来算,80%覆盖了建档立卡的92户贫困户。自治区教育厅选派到米夏村任职第一书记的童官锁说:“群众看到就业的好处了,我们要做的就是盯住贫困人口的就业,想方设法让有劳动力、却没有就业人员的剩余8户贫困家庭每家都有一人稳定就业,实现自主脱贫。”

今年第一季度,已有39名年轻人到村委会办理了外出务工手续。每办一起,驻村干部和村干部都要面对面地再进行一次遵纪守法、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交待他们到了务工地,要及时告知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便于跟踪服务。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理念和事实,让群众学会了算账、算收入,懂得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道理,在奋斗中又开阔了眼界,历练了心智。一种良性循环正在米夏村形成。童官锁说,今年全村力争实现稳定转移就业420人。

打造持续增收产业

童官锁于今年1月31日到米夏村任职。摸清家底后,他进行了一番思考:依靠转移就业能脱贫,但外出就业人员的乡愁留在了米夏村。米夏村人均耕地少,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增收空间有限;养殖家家搞,但是数量不多,难以形成规模。能持续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在哪里?

这个问题抛出来后,得到了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的热烈响应,立马召开了全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会上,大家群策群力、建言献策。驻村干部亚森·艾买尔说,他的父亲在英买里乡种了2亩新梅,2016年收入2万元,2017年因管理得好,收入6万元。村民们近几年来对新梅的市场前景也有所耳闻,形成了发展新梅产业的一致意见。后来又经过征求村民意见、召开村民大会,向群众通报发展新梅产业事宜。哪知2月28日的通报会变成了响应会,在接下来的5天时间中,群众自发完成了1300亩土地的清杂工作。

童官锁说,今年定植新梅1300亩,力争在3年内扩大到4000亩以上,达到人均2亩新梅,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为实现今年增收,摘掉贫困村的帽子,驻村工作队引导群众精打细算,向土地要效益。在2月26日的周一升国旗群众大会上,驻村工作队向村民们通告了下半年要实施的1200亩低产田改造项目,这个喜讯让村民们感到振奋。

经过与村民们一起讨论,统一了思想,形成了600亩连片种植伽师瓜、600亩连片种植大田蔬菜的合约,避免了插花种植浪费水资源、不便管理、易生病虫害的不良种植局面。伽师瓜收获后,再种一茬白菜,确保一年两熟,增加收入。

开春以来,米夏村以正在开展的“四同四送”为载体,进行村容整治和庭院改造工作,不仅让农户庭院有一圈羊、有一个果园、有一个菜园、有一架葡萄、有鸽子飞、有鸡鹅叫,实现多元增收,还倡导现代生活方式,让现代文明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走进农户家。

  • 上一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北京援疆法官驻村记
  • 下一篇:【走进高校思政课堂】新疆财经大学:将马克思主义教育融入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