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在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二小学的书法教室里,学生们在练习写毛笔字。4月27日,在乌鲁木齐市第五小学,9岁的穆娜热·麦尔丹有模有样地在表演京剧《卖水》。4月26日,在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二小学的书法教室里,学生们在练习书法。4月26日,在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六中学举办的经典诗文朗诵大赛上,孩子们正在深情朗诵《歌唱祖国》。4月27日,乌鲁木齐市第五小学国韵京剧社团的学生在排练京剧《沙家浜·智斗》选段。□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甄世新摄2018年,乌鲁木齐市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近日,记者走访了乌鲁木齐市几所中小学,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散发出的迷人魅力。
□本报记者/李莉
学书法也学做人
提笔蘸墨、凝神落笔。4月26日上午,记者走进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二小学的书法教室里,50多位学生正在认真临帖。
“从2016年9月开始,我校二至六年级硬笔书法和四至六年级软笔书法课开讲了。从临摹经典古帖开始,扎扎实实教学生学写字。除了每周一节书法课,每天中午还有20分钟的微型写字课。同时,学校还分别建立了软笔书法社团和硬笔书法社团,引导孩子们发展书法爱好。”软笔书法教师刘刚介绍。
“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从一笔一画中学做人。”“中国字讲究规划、布局,通过写字,可以感受汉字之美。”“练习书法要持之以恒,人生也是如此。”这些都是书法课上,老师给孩子们的教诲。
练习书法,让孩子们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感悟。“以前我的脾气很容易着急,练习书法让我更容易静下来,妈妈说我现在做事情更专注了。”五年级(3)班的段嘉乐说。“老师教导我们,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千万不能丢了。”六年级(3)班的魏文琦说。
六年级(6)班的崔鲜玥写的一笔好字,每次发了新书,同学们纷纷请她帮忙,在新书上写名字,这份“荣耀”激发了她学习书法的热情。“我喜欢书法,天天写,一有时间就练习。”崔鲜玥说。
六年级(6)班的吴梦婷骄傲地对记者说:“我从四年级开始学习书法,现在越写越好了。今年春节,我给家里写了4副对联,爷爷奶奶夸我有出息了,还把我写的对联送给亲戚朋友,让我很有成就感。”
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二小学校长高尚英介绍,为推进学校“博雅”(博识、博爱、雅言、雅趣)文化建设,学校把书法作为雅趣类课程之一,请进了课堂。
为了让每位教师的字都能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2015年4月,乌市第六十二小学聘请了知名书法家,每周授课两小时,从书法专业角
度,对教师进行软硬笔书法培训。学校还定期选派老师参加自治区、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每年的蒲公英书法培训。
精细繁复的篆书、老成古拙的隶书、端庄大气的楷书、飞洒俊逸的行书……走在乌市第六十二小学的教学楼里,看到楼道墙面上,一幅幅师生创作的软硬笔书法作品,让人有种徜徉在书法艺术海洋里的愉悦感。
“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从小播下书法艺术的种子,这项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必将在他们的心田里生根、发芽。”高尚英说。
诗词之美润心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4月26日下午,在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六中学阶梯教室,由七年级语文组举办的“红旗飘飘引我成长书香天山情系家国”经典诗文朗诵大赛正在举行。
学生们或吟或唱,除了古典诗词诵读,还表演了《歌唱祖国》《中国梦》《长江之歌》《诗意中国》等节目。
七年级(15)班的凯迪日耶·买买提热依木来自英吉沙县,她参与表演的第一个节目是诗朗诵《歌唱祖国》。“我们排练这个节目用了十几天。表演时,我是用心来朗诵,想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恩之情。”凯迪日耶说。
七年级(2)班的姑丽孜巴·阿布都卡迪尔来自叶城县,经过不到一年的学习,她已经会背诵100多首古诗词了。“我觉得中华诗词文化非常神奇,用很少的字,就能表达非常丰富的意义。我还想学更多的唐诗宋词,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姑丽孜巴说。
“我的内初班同学们都特别棒,他们非常努力。”七年级(20)班的迪力亚尔·阿肯巴尔说,她最喜欢的唐诗是《悯农》。“这首诗让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米,这些都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她说。
采访间隙,下课铃响起,竟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样的古诗咏唱,悦耳动听、朗朗上口,让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
“德育工作要点点滴滴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通过在早读、课堂等时段,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红色经典,还通过校园广播、国学大讲堂、读书节等各种活动,引领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七年级组党支部书记祁芙蓉说。
七年级(20)班班主任张燕茹告诉记者,学校还模仿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织了一场校园古诗词大会,受到学生的热烈追捧。“我们按照诗词的背景、意境,对经典诗词分了言志、思乡、爱国、友情等类别,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诗的内涵、意境、情感。”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文化精髓。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诗歌朗诵会活动,能够使广大青少年了解、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六中学校长屈明才说。
生旦净末品古韵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4月27日下午,乌鲁木齐市第五小学国韵京剧社团正在排练现代京剧《沙家浜·智斗》选段。
乌鲁木齐市第五小学校长吉利力·吾甫尔介绍:“京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具象征意义的符号。作为国粹,它涵盖了文学、表演、音乐、唱腔、服饰、脸谱等诸多艺术元素,是展示中华文化、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的艺术载体。从2012年开始,我校在全区率先推进京剧进校园活动,大力推广普及京剧基础知识,让孩子们从小崇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2年,乌鲁木齐市第五小学开设了第二课堂京剧特色班;2015年,学校选拔特别爱好京剧、有一定表演天赋的孩子,成立了国韵京剧社团。目前,国韵京剧社团分大小班,共50余人。
“京剧的脸谱、唱腔、服饰都特别有意思。学了两年京剧,我的普通话发音比以前标准多了。去年我参加了乌鲁木齐市的春晚,爸妈很为我骄傲。爸爸说,我们是中国人,应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六年级(6)班的帕热扎提·阿吉木说。
身着粉色衣裙、手持黄色手帕、头戴漂亮头饰的穆娜热·麦尔丹今年9岁,她的扮相是京剧《卖水》里的小花旦,她是国韵京剧社团小班学生。“我喜欢京剧,通过学习京剧,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感觉特别有意思。”穆娜热说。
“校园里有同学问我穿的什么衣服,我就告诉他,这是红军的衣服。没有红军战士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11岁的尼尔格扎·纳比江表演的是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选段。
课间铃声响起,居然是清新淡雅、韵味十足的京剧名家片段。操场上,学生们正在练习戏曲广播操,这可是第五小学的独创,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充分地感受中华优秀戏曲文化。
国韵京剧社团班主任祖丽胡玛尔·依玛尔介绍,为了在全校普及京剧,校园“红领巾”广播站每天都会播放京剧名家选段和京剧知识。目前,乌鲁木齐市第五小学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全部开设了京剧课,每个学期学唱两段经典京剧。学校还聘请了乌鲁木齐市京剧团的专业演员,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更专业化的培训,并计划成立一个教师学唱京剧班,让校园里的传统文化气息更浓郁。
不久前,天山区启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暨京剧传习基地授牌仪式,乌鲁木齐市第五小学就是京剧传习基地的学校之一。
陈瑛是鲁木齐市京剧团的国家一级演员,也是第五小学的课外辅导老师。“去年我们把国韵京剧社团带上了乌鲁木齐市春晚的舞台。接下来,学校计划建立一个小型的京剧乐队。现在的小学课本里有些京剧经典选段,还有些经典的寓言故事,都可以做成课本剧,让孩子用京剧演绎,会更有趣味性。”陈瑛说。
第五小学行政办公室主任刘丽君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推进京剧进校园活动,今年学校在每个年级都挑选喜爱京剧的学生,成立了年级特色京剧班,5个特色京剧班的学生将在5月底学校‘艺术文化节’上进行表演展示。学校将原来的阶梯教室改建成京剧特色文化基地,为全体师生搭建京剧大家唱的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