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新疆新闻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青年风采|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

时间:2018-05-05

编者按:奋斗是青春的底色,行动是最好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圆梦新时代,青年当做忠诚担当的接班人、理想坚定的奋斗者、知行合一的实干家。今天,本报刊发一组记者采访青年奋斗的故事,聚青年力量,展青春风采,敬请关注。

陈建国:怀揣匠心梦深耕粮油业

亚心网讯(记者贺红艳)“我父亲经营着一家油脂作坊,小时候,在他给我们兄弟几人的零花钱上,总能闻到残留的油香味。我喜爱油脂的味道,如今,每当看到自己生产的油脂产品上印的‘新疆出品’这几个字时,就充满了自豪感。”陈建国说。5月2日一早他像往常一样,来到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里,在工厂建设工地进行巡视。

今年38岁的陈建国,曾获得第六届新疆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亚军,也是乌鲁木齐上善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掌舵人。

200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油脂专业毕业后,便进入油脂厂担任技术员、技术总监。从此,他的人生和他父亲一样,与油脂行业再也分不开了。2012年,他所在的公司开始进军红花油领域,第二年,公司又投入3300多万元建设红花油冷炼加工厂,并从湖北引进了一套当时最先进的冷炼专用压榨设备。

不料,这套设备在运转中,容仓内产生的热量导致红花籽糊化,损坏了设备。技术人员多次调试后依然无法攻克这一难题,厂家甚至放弃收回设备尾款,派来的技术人员也打道回府了。

3300多万元的投资面临着打水漂的危险,更麻烦的是,厂里还有百余名工人等着开工生产。

“当时悲观情绪蔓延,股东们做了最坏的打算,准备遣散工人,关停工厂,这个当年裕民县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面临着夭折。”陈建国说。

怎么办?技术员出身的陈建国静下心来,组织了11人的团队进行攻关,他决定要背水一战。这个攻关小组在他的带领下,用两天三夜画出几套机器容仓的新图纸,重新对机器零部件进行改装。经过一次次安装调试,最终解决了糊化、爆缸难题。之后他们又趁热打铁,发明了可循环使用的大型过滤组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这一战,研发团队两度创新,使红花籽油冷榨生产线得以顺利运行。“更重要的是,拥有了核心技术后,我们首次实现了红花籽油冷榨生产工艺的标准化,不仅保住了企业,还为整个行业作出了贡献。”陈建国说。

除了红花之外,接着跳入陈建国大脑的是果中之王——葡萄。虽说葡萄是宝,但一经酿酒,酿酒残渣包括葡萄皮和葡萄籽,成分呈酸性,且含有酒味,很多酒庄没有专门的设备处理这些葡萄残渣。

正是这些让酒庄老板烦恼不已的葡萄残渣,在陈建国眼里,却是了不得的宝贝。葡萄籽中富含原花青素、不饱和脂肪酸,在抗氧化、防衰老、软化血管、降低血脂等方面功效显著,而葡萄皮经过工艺处理后,还可以提纯成为动物精饲料。

“我们团队相继开发了冷冻膜技术提取葡萄籽油和原花青素等延伸产品,有了这些技术铺垫之后,我在阜康市的全疆首家冷榨葡萄籽油公司开始筹备生产,酒庄不仅与我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还投资成了公司股东。”陈建国说,“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葡萄产业链串联起来,让它的副产品产生更高的附加值,使整个链条绽放出更多亮点和效益。”

深耕粮油行业多年,陈建国以技术立身,围绕红花、葡萄项目获得了23项专利、3个品牌的授权。并于2015年入选自治区科技计划专家库,2016年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陈建国带着冷冻膜技术提取葡萄籽油创业项目,参加了第六届新疆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赛后,陈建国还得到了自治区团委的一系列帮扶,使公司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努尔彦·买买提:脚步不停歇爱心不打烊

亚心网讯(记者张晨暄)一个人做一点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凡事贵在坚持,做公益事业更是如此。

从2009年到现在的10年时间里,32岁的努尔彦·买买提一直走在“草根公益”的路上。如今,她早已成为一名爱心不改贵在坚持的公益人。

努尔彦·买买提是库车县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的一名干部。她18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她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一个女孩要担当起照顾弟妹的重任,非常艰难。”努尔彦·买买提忘不了在她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手帮助过她的人。

“爱是责任,情是包容。以爱之名,献身公益。”2009年,努尔彦·买买提萌生了做公益的想法。

经常去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孩子,尽自己所能帮扶困难群众……刚开始努尔彦·买买提都是单枪匹马地进行公益活动。但时间长了她就发现,仅靠自己的力量,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她有了一个想法,成立一支专门靠网络和社会力量帮助困难群体的团队。

2013年12月1日,努尔彦·买买提正式组建成立了“一家人志愿者团队”——一支由热爱公益、热爱慈善事业的八零后青年自发组织成立的非营利性慈善团体。从那之后,依托这支公益团队,他们帮助的人越来越多。

起初,这个团队主要在库车县区域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而现在,他们服务的对象已覆盖到全疆各地。除了平日里的工作,努尔彦·买买提几乎把业余时间都投入在公益事业中。这些年,她深深地感受到公益是一项伟大而美好的事业,它不仅仅需要爱心和物质的援助,更多需要的是责任、热情,这也更加坚定了她走公益之路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4月中旬,由“一家人志愿者团队”发起的“助力乡村儿童阅读梦”公益项目首次在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启动,通过线上线下的筹集,全国31个省市区的爱心人士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共有52000本书籍被送到了当地孩子的手中。

在捐赠图书当天,看着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努尔彦·买买提欣慰极了。目前,“一家人志愿者团队”吸引了148名各族志愿者通过公益平台帮助需要帮助的儿童。“一家人志愿者团队”发起的“衣缘计划”“喝出健康好身体”等10多个公益项目活跃在全疆各地。一颗颗爱心在努尔彦·买买提的公益倡议下汇聚在一起,凝聚成一股股社会正能量,温暖着各族兄弟姐妹的心。

“做公益最难的就是坚持,最怕没有跟踪性和可持续性。”一个约定、一个团队、一份坚持,公益已成为努尔彦·买买提生活的一部分。

“投身公益事业之后,我变成了一个任何时候都快乐的人,是公益让我感到了快乐,更重要的是,这份快乐传递给了更多的人。”努尔彦·买买提相信,这一份坚持会让更多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参与进来,也会使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受益。

加尔恒别克·胡马尔汉:用心做旅游乐奏富民曲

亚心网讯(记者帕热扎提)“我想建一家民俗风情园,具有哈萨克、汉、俄罗斯等民族原生态的特色,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在哪家住宿、吃饭……”5月2日,电话那头的加尔恒别克·胡马尔汉语气坚定地说。

在布尔津县城中心繁华地段,有一家别具一格的牧家乐——牧魂哈萨克风味宴会厅。去喀纳斯景区旅游的游客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都会在此驻足,尽情享用哈萨克族的传统美食,欣赏哈萨克族美妙动听的歌曲。而这家牧家乐的创办人正是加尔恒别克。

加尔恒别克出生于布尔津县窝依莫克乡哈台村,2005年毕业于新疆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的他,最初在乌鲁木齐市一家外资公司工作。一年后,为了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他辞职回到了家乡布尔津县。

2006年,加尔恒别克在喀纳斯湖畔开办了“家访餐厅”,游客可以在这里小憩、喝茶、品尝特色小吃,观看民族歌舞等。两年后,他又在布尔津县城附近承包了一个农家乐,员工从以前的7人增加到15人。

如何让灿烂的民族文化更好与旅游融合?加尔恒别克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他越干劲头越足,想法也越成熟。最后,他决定再次扩大农家乐的经营范围。2009年,加尔恒别克大胆地在县城开办了一家集哈萨克民族美食、传统歌舞为一体的宴会厅。与此同时,他将自己家的平房精心装修,又办了一家农家乐,主要接待旅游淡季的散客。

加尔恒别克不仅是成功的创业青年,更是一名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爱心人士。2009年年底,阿勒泰地区连续降雪,遭遇60年不遇的雪灾,给家庭困难、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的牧民造成很大威胁,使他们的生产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加尔恒别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和其他6位商户拿出一笔资金,为窝依莫克乡和县城的5个贫困户买了面粉、食用油、大米、饲料及其他生活用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两年来,他用爱心和责任回报社会,得到了大家的尊重,社会的认可。

2010年,加尔恒别克获得阿勒泰地区十大创业青年提名奖、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大学生创业就业典型循环演讲”表现突出奖等荣誉。

加尔恒别克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有责任为布尔津县的旅游业发展作出贡献。下一步,我打算建一个集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民俗风情园。如今,旅游更看重当地的文化底蕴,游客们也希望多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所以,旅游业与文化融合发展,才能真正满足现代游客们的需求。”

马雪:浓浓师生情点滴都是爱

亚心网讯(记者于梦冉通讯员吴雅梅)“马老师,谢谢您昨晚去我家帮我辅导作业。”4月29日,在拜城县赛里木镇中心小学,三年级(1)班学生苏麦亚·托乎提感激地说。苏麦亚·托乎提口中提到的马雪,是新疆农业大学维吾尔语翻译专业的一名学生,也是该校派到拜城县的支教队员,目前任赛里木镇中心小学三年级(1)班的语文老师。

“刚来村里的时候,我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是孩子们的善良和真诚坚定了我留下来的决心,无论多么困难,我都要坚持下去。”今年21岁的马雪在赛里木镇中心小学支教已经快满一年了,提起将要离开的心情,马雪显得依依不舍,她说,“在这里的每一天,我都和孩子们一起成长进步,支教生活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的经历。”

赛里木镇中心小学位于拜城县以东,距离县城28千米,中午来不及回宿舍的时候,她常常只是吃块馕喝碗水,便算是凑合吃了顿午饭。任教初期,每次上课前马雪的压力都很大,她担心自己的业务水平不够,但每当看着孩子们认真的眼神,她能深深感受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

“夜晚回到宿舍后,我更加认真备课,并反复练习口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马雪说,与孩子们相处的日子,让她更感觉到教师的责任重大。

在古扎丽努尔·库尔班眼里,马雪老师是个温柔的大姐姐。每次自己不开心时,马老师都会在第一时间找她谈心。“和马老师谈心过后,我总会收到马老师送的一块点心,老师告诉我,生活的味道是甜的,这样的鼓励以前从未有过。”古扎丽努尔·库尔班说,在马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变得越来越自信。上课时,她总能积极回答问题,一点都不再畏惧举手发言,上学期期末考试,还取得了全班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古扎丽努尔·库尔班心里,马雪就是她的偶像,她希望长大后,能成为和马老师一样的人。

“马老师没有给我们教语文时,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一直不太好,我都不敢在班里跟同学们大声说话,在她的悉心教导下,我的表达能力提高了,我的成绩也有了起色。”苏麦亚·托乎提自信地说。

去年7月,马雪刚到三年级(1)班时,她发现苏麦亚·托乎提课后老是低着头,常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看到这一情况后,马雪悄悄地找了同年级的老师了解了苏麦亚·托乎提的情况,对这个孩子多了一份留意。上课时,她会主动向苏麦亚提问,特别注重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周末时,她会帮苏麦亚辅导功课,一次、二次、三次……苏麦亚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

在马雪的微信朋友圈里,大多都是她和孩子们的合影,每一张合影都记录着一段故事。在支教的生活中,这些感人的片段见证着马雪收获的沉甸甸的幸福。

曹永祺:为孩子奔走让“暖流”涌动

亚心网讯(记者任华)“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012年,从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毕业的曹永祺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份,来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他当时没有想到,他会深深爱上这片土地,并且在这里扎下根来。

“三年志愿服务期满后,我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这里,离不开这里的孩子们了,因此,我选择留在新疆。”5月2日,曹永祺在电话里对记者说,他如今的身份是阿克陶县恰尔隆乡党政办主任。

在新疆做志愿服务工作近6年的时间里,曹永祺一直为公益事业奔走,用爱关注着山区孩子的成长。

在阿合奇县三年志愿服务期间,他通过社会各界爱心机构为阿合奇县的贫困孩子募集各种物资,还为克州山区的孩子们募集衣服、鞋子、学习用品、体育用品等爱心物资。三年服务期满,曹永祺并没有留在阿合奇县,而是选择了条件更为艰苦的阿克陶县恰尔隆乡。“阿克陶县山区多,条件更为艰苦,但那里的孩子更需要我。”曹永祺说。

2015年7月,曹永祺担任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暖流计划新疆驿站站长职务,将志愿服务的脚步从克州延伸到了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勒泰地区、哈密市、巴州、阿克苏地区等地。

2017年10月,在曹永祺的努力下,暖流计划公益基金在阿克陶县恰尔隆乡学校成立了新疆第一间暖流教室。崭新的桌椅与书籍,舒适的教室环境,温暖的空调设备、先进的网络学习资源……孩子们为此雀跃不已。“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脸,我的心里非常幸福满足,这也是我一直坚持公益事业的动力所在。”曹永祺动情地说。

作为暖流计划新疆驿站负责人,曹永祺和女友一起扛起了在全疆传递暖流的大旗。每年冬春季节,他们都会收集全疆最为偏远的山区学校数千名学生资料,通过暖流计划亲自为他们送去羽绒服、温暖包、学习包和各类体育器材,尽力改善山区孩子们的学习条件,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与温暖。

几年来,曹永祺带领暖流计划新疆驿站团队共为全疆110余所乡村小学3万余名孩子送去总价值440万元的棉衣、书包、图书、体育器材等社会爱心物资。通过他们的努力,暖流计划在新疆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受助的山区孩子也越来越多。

“马上就到‘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已经给孩子们准备好了‘六一’礼物。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暖流流向更多地方,让更多山区孩子感受到暖流的温暖,感受到来自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曹永祺说。

  • 上一篇:寒潮来袭 新疆再遇雨夹雪天气
  • 下一篇: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利用“课前十分钟”推进全员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