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764文化体育公园各类文化设施丰富了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大家积极参与射箭等文体活动。□文/图本报伊犁记者站孙伟霞
随着“嘘”的一声哨响,由农牧民组成的足球队员们在切吉新村人工草坪足球场上竞相奔跑着,在足球场的另一侧,则是并排的两个排球场,足球场的正前方,是切吉新村文化体育广场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群众文艺大舞台,村里的各类文娱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5月4日,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海努克乡切吉新村20岁的农民伊力夏提·库尔班江说:“在球场上,我感觉自己就是一名真正的足球运动员。我和同伴们早就约好了,只要不下雨就到广场上踢一场。”初中毕业后他便开始务农,村里年轻人踢足球就像每天喝奶茶一样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年龄大的则喜欢参加村里的红歌队,农闲时在棋牌室玩玩牌,生活得有滋有味。
海努克乡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名副其实的“足球乡”,全乡5个村15000多名村民,18支足球队,400多名足球队员。队员中有教师、农牧民、机关干部和学生,有40多岁的壮年人,也有十七八岁的青少年。全乡人都热爱踢足球,各队的比赛更是一场接着一场,这个共同的爱好将各族群众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
“每个村的文化广场都有配套的健身器材和绿化带,村民们茶余饭后都喜欢在这聚一聚。”家住切吉新村文化体育广场旁的迪力努尔·艾买提说,“我们的生活真美好。”
切吉新村文化体育广场占地面积6亩,每年的“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大型节日乡里均在此举行文体活动,通过举办大型“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等,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目前,每周的升国旗仪式也在这里举行,党员、干部、农牧民代表等在鲜红的旗帜下宣誓,或发声亮剑,或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相关惠民政策,在丰富农牧民文化生活的同时深切感悟党的恩情。
近年来,察布查尔县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整合资源、多方筹资,形成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有文化活动室,自然村或村组有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月月有群众文化活动在察布查尔已成为一种常态。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鲜血浇灌出花开的国度……”一曲《不忘初心》在察布查尔镇果尔敏东街社区响起,62岁的退休教师克里木江·热合木江和红歌队的队员们正在排练,“这是我们新学的一首歌,大家的劲头可足了。”克里木江的家距离村委会3公里,每天早早地吃完晚饭就来到村委会,或学唱红歌,或商量演出事宜,忙并快乐着。如今,红歌队已从当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了700多人,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7个民族的群众组成,唱红歌、颂党恩也成了他们每天生活的重要内容。
群众文化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踢足球、唱红歌,各类文化体育场馆的建设更加拓宽了群众文体活动的内涵与外延。
射箭是锡伯族群众喜爱的一项传统文化。察布查尔射箭运动学校占地59亩,在为全国大中专院校、竞技体校输送优秀体育人才的同时,面向社会错时开放,喜欢射箭运动的各族群众又多了一处锻炼、展示身手的好去处。
于去年底对外开放的1764文化体育公园在丰富当地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其极具民族风情的特色也很好地满足了游客的需求。置身文化体育公园,仿佛来到了一座世外桃源,绿意盎然的小草,各色花儿开得正艳,音乐喷泉雾气缭绕宛若仙境,曲径通幽处,还可攀岩,打羽毛球、壁球和沙狐球,玩累了,还有特色餐饮、咖啡吧、酒吧和宾馆,配套贴心的一条龙服务吸引了更多人前来休闲度假。
奥林匹克公园也是各族群众喜爱的地方之一。只要天气晴朗,便可看见围坐在绿草地上聊天、休闲的各族群众,父母带着孩子,老人们结伴三五一群,在天然氧吧里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着基层文化建设带来的红利。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党组书记方志忠介绍,作为察布查尔首个以运动为主题的开放性公园,奥林匹克公园建设项目占地30003平方米,与1764文化体育公园一起丰富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奥林匹克公园拥有按国际标准建设的足球场,8个标准赛道的田径跑道,配套绿化、健身器材、门球场,周边设有青少年活动中心、射箭运动学校,基本满足了老中青群体各种运动的综合性文体健身娱乐场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