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旅融合、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美乡村,坚持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千里画廊”迸发新的活力,“三农”发展铺开秀美画卷。
□本报记者/张婷通讯员/张新梅陈皖鲁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路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场春雨滋润,广阔田野生机勃发。
“葡萄枝修剪一般需要在0℃以下进行,大家要特别注意不同品种间的差异。”4月25日,布尔津县“4050”设施农业基地里,温室水果种植大户葛钦正忙着给大棚种植合作社的社员们讲解葡萄春季整形修剪的要点。
作为一名有着10座果树大棚和丰富种植经验的老党员,葛钦手把手地教会县域10余名农户种起了葡萄。2015年,“4050”设施农业基地以260万元的资本注册成立,基地主要经营果树、蔬菜、花卉、盆景等30余种特色种植品种,不仅可以休闲观光,还能自由采摘。
在布尔津县,党组织帮扶群众已坚持10余年,以帮扶具有创业头脑和技术本领的党员先行创业为突破口,把“就业创业”作为党建服务民生的工作重点。党的十九大以来,该县又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先进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出一条从“输血”到“造血”的乡村振兴之路。
选好党支部,带动全村富。在也格孜托别乡丹麒农林发展专业合作社,上千亩的沙棘林连绵成片。“从最初20余亩地的沙棘树种植,到现在的600多亩,多亏了‘党建+’的鼓励引领,提供每亩200元的资金补贴和专业种植技术的传授帮扶。”合作社成员、窝依莫克镇托库木特村村民李正信说。
2011年,布尔津县“牵手”北京汇源集团布尔津沙棘产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总投资10亿元的沙棘综合项目,沙棘种植风靡一时,一下子冒出许多种植户,“各自为战”的不良竞争让沙棘经济跌入低谷。艰难时刻,党建引领发挥了大作用。该合作社党支部按照县里的党群创业帮扶政策,制定严格的生产标准,实行统一供苗、统一收购、统一技术指导,积极实施品牌化战略,凝聚起一批批党员群众共创共享。如今,合作社已带动周边160余农户入社种植沙棘。
如今,党群创业帮扶制度在布尔津县花开遍地,已实现党群关爱专项资金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去年以来,借助农牧民夜校等平台,累计完成1.1万余人次的农村党群创业培训,使800多名党员掌握了各类创业技能并走上创业致富路,创办、领办创业项目42个,县域内转移劳动力3600余人。
“电商扶贫”助力产业兴旺
别斯铁热克乡库早齐村地处吉木乃县南面坡地,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这里的群众基本都是靠传统养殖业和外出打零工来维持生活。45岁的热合买多拉·马合拜一直生活在这个村。多年来,热合买多拉全家就靠他一人放牧、打工为生,两个孩子都在上学的年龄,日子过得很艰难,前些年妻子患病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2014年他家被列为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全县精准扶贫以来,前年热合买多拉一家搬进了崭新的牧民定居房,还领到了政府发放的扶贫羊,日子慢慢好起来。今年春季,热合买多拉家增添了25只小羊羔。数着羊圈里慢慢增多的羊羔,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今年4月22日,热合买多拉作为全县第一批电商预购羊扶贫试点的贫困户,以每只小羊100元的预购价,领到了电商企业发放的2500元启动资金。当天,全县4个乡镇50位牧民的1000只小羊羔被电商企业预购。同时,县政府、电商企业与牧民达成三方协议,到了秋季,按企业标准预定的羊羔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5元的价格收购。
“每年春季是我们发展牲畜最困难的时候,没有钱也不好贷款,现在电商给我们付钱订羊,解决了我们牧民草料不足、资金短缺的问题。过去到了秋天都是二道贩子上山收购羊,现在电商企业给的收购价比市场价高5元,我们一只羊能卖800多元,也不用担心销路了。”热合买多拉舒心地笑着。
吉木乃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及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县域内丰富的特色资源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有产品无商品,有产量无批量,贫困群众守着“资源”没钱用。
而电商扶贫无疑是助力县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产业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目标的有效途径。
从输血到造血,通过电商与物流的搭建,拓宽农村经济产品的辐射范围,实现授人以渔的局面。
困难大,决心更大!在这条路上,吉木乃县对电商扶贫工程进行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县、乡电商扶贫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政府、企业、驻村工作队共同推进电商扶贫的工作格局,多项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拉开了电商覆盖贫困村、帮扶贫困户的大幕。
有决心,更要干起来动起来。抓住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机遇,“电商+扶贫”的新模式、新业态开始逐步兴起,县政府在探索中尝试着“地标品牌+电商+扶贫”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此同时,引导农牧民建立电商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倒逼产业转型,实现贫困地区农产品优质优价,最终由“输血式”服务向“造血式”发展转变,有利于农牧业供给侧改革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战略实施。
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素质
乡村振兴既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队伍,也需要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才。
一次“走出去”到东北的经历,打开了布尔津县杜来提乡草原二村村党支部书记刘宝林的治村思路。“去了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镇兴十四村后,那里的村书记的想法做法彻底改变了我以往的惯性思维,让我明白治理一个村有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去年阿勒泰地区选派村党支部书记赴黑龙江培训,刘宝林被选派去学习。“让群众富起来,要先从脑袋富做起。我们现在就在想如何为群众立家规树村风,风气正了,人心齐了,力量也就大了。这次出去学习,我也是取到了‘真经’!”
好想法不如快做法。刘宝林回到村子后,对村里之前的积分制管理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之前的积分制,更多的是约束群众,提升群众的规矩意识。改进后的积分制,我们更注重对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管理和约束,范围扩展了,确保积分制覆盖到每一个人。”
刘宝林只是服务基层“三农”队伍中的一员。今年年初,阿勒泰地区采取“选优、育强、固本”三项举措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树立“优秀人才到基层去、机关干部从基层来”的工作导向,将基层一线作为加强干部实践培养的主阵地。按照因村择人、人岗相适的原则,选派94名党员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29名政治素质过硬、基层经验丰富的地直机关、乡镇优秀年轻干部开展为期1年的“双向挂职”锻炼;3043名优秀机关干部进驻603个村(社区、分场)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实现村(社区)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全覆盖。通过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宣讲惠民政策,互相学习语言,算清增收致富账,夯实基层基础。
同时,推进高端培训资源向基层倾斜,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形式,对基层干部进行能力提升培训。开展“百名专家请进来”活动,围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等内容进行专题授课,使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同时选派基层干部赴内地先进乡村观摩学习,拓展了思维,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现在党的政策好了,党和国家创造如此便利的条件,让我们基层‘领路人’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我们这些村干部更要充分发挥好引领作用,全心全意服务好群众,为老百姓多办实事好事,解决生产生活的困难,让党的温暖惠及每一名群众。”刘宝林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