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栋红顶黄墙的农家二层小别墅、房前屋后红花绿树环绕、宽阔笔直的水泥道路、设施齐全的文化中心、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这是5月3日笔者在刚刚获得“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奖”,也是全疆唯一获此殊荣的村子——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看到的一幅乡村美景。
新时代,新征程。目前,昌吉回族自治州正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村“颜值”、厚植农业“家当”,提升农民“底气”,将一幅乡村振兴新图景描绘得愈加清晰秀美。
顶层设计全力推进
5月10日,在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丰裕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麦面粉、有机挂面等土特产摆满了展厅。后院加工坊里,精美的不锈钢小磨,将农民种植的黑小麦加工成全麦面粉;土法榨油坊里,红花籽油、胡麻籽油汩汩流淌。这些“绿色产品”,通过线下线上俏销,供不应求。
村党总支书记、腰站子村丰裕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培科告诉笔者,合作社去年实现销售收入7500万元,盈利460万元,社员平均收益率连续六年在20%以上,共分红利近千万元。
“农民的好日子全靠党的好政策。今年奇台县按照‘全域绿色部分有机’的发展理念,扶持腰站子村及丰裕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1.5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6000亩有机农作物种植基地。”唐培科高兴地说。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发展迎来新机遇。
为切实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3月28日,昌吉州党委、州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开启了昌吉州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吹响了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冲锋号。
按照《意见》的内容逐步实施推进后,昌吉州“升级版”的美丽乡村是什么样?那将是一幅“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和谐生态宜居、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振兴图景。
《意见》对昌吉州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的目标任务设置了明确的时间节点:到2020年,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规划、重大举措得以确立,乡村振兴典型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达到全国中上水平;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从时间节点看,虽然整个战略推进周期跨度长,但实施路径、目标、任务清晰,坚定,制定措施科学求实。
推进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讲究的是一个“实”字。为保证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昌吉州党委提出树立财政再困难也要优先保证农业农村发展支出,开支再压缩也不能减少“三农”投入的理念,正在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优先保障制度,确保州县财政资金对农业农村投入只增不减,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这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决心。
目前,昌吉州已建立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形成州统筹、县市抓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州、县(市)、乡镇书记亲自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为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乡村流动,制定了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回乡任职管理办法,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公职人员回乡参与乡村振兴;设立专项基金,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引导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名誉村长、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投资兴业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
多管齐下助力产业兴旺
这些日子,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大泉村现代高效农业建设项目即将建成。村民张志云高兴地说,他家有十几亩地在项目区,这让他对以后增收有了信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老百姓更有信心、更有干劲了。以前种地大水漫灌,费时、费力,成本高效益低,现在统一安装智能滴灌,省水省工产量还高。”
今年48岁的吕大海,是玛纳斯县北五岔镇三岔口村村民。多年前,吕大海曾离开土地,去上海打工,还涉足过餐饮、炒股,都以失败而告终。最终他还是靠科学种植、现代农机作业富了起来,年收入过百万元。现在,他已经是北五岔镇三岔口村绿源农业合作社理事长。今年春耕前,绿源合作社一次性购买了10台北斗终端系统,实施卫星导航精准播种。
在昌吉州,像张志云、吕大海这样对土地充满感情,又对农业发展充满信心的农民比比皆是。
日前,昌吉州出台《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坚持一产上水平,突出培育发展七大产业,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昌吉州把产业兴旺摆在乡村振兴的首位,规划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为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推进优势特色农业基地化、产业化链式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为了助力农民富起来,昌吉州在《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具体的产业兴旺举措,重点就是鼓励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土地托管、草畜联营等形式提升农业经营规模,扶持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等,开辟多种增收渠道,拓宽增收空间,从单一的种植养殖向多元增收转变,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富起来。
这些年,阜康市三工河哈萨克民族乡花儿沟村以天池山水、绿色生态、草原文化为依托,打造生态景观绿色长廊和百亩花谷,逐步形成旅游、休闲、养生等低碳特色产业,以带动农牧民增收。该村也先后荣获“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013年“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
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花儿沟村的发展又迎来了新机遇。
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特列克介绍,村里去年投资3700万元,主要完成哈萨克民族史馆、文化游园、文化阵地提升改造、分散式污水处理、房屋改造、道路建设及绿化亮化工程。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带动产业发展,引进新疆花儿沟农耕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发展特色林果业,给农牧民无偿提供果苗2万棵,按照市场价格的1.5倍回收苹果。
昌吉市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在各乡镇大力发展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等乡村旅游,积极引导农牧民利用乡村旅游就业创业,不仅带动了全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广大农牧民增收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位于二六工镇红星村的芸农庄是一家自治区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虽然刚刚立夏,但这里每天都会迎来不少游客欣赏美景、品尝特色美味。
芸农庄不仅成为了昌吉市乡村民宿旅游的典范,还给当地的村民带来了福利,这里的工作人员有70%都是附近的村民。目前,昌吉市已发展星级农家乐46家,建成自治区旅游示范镇1个,州级乡村旅游示范镇2个、示范村4个,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4个,直接带动3000多名农牧民转移就业。去年,昌吉市共接待游客25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1亿元。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以前是一个杂乱的村庄,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月亮地村围绕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将传统拔廊房原封不动地进行保存,对有些老房子进行抢救性修复,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八方游客眼前。由此,该村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传统古村落。
土生土长的月亮地村村民李秀兰,把自家1914年建设的老房,改造成了“月亮人家”农家乐,房子保持着老宅的原貌格局:青瓦、黄黏土墙、木栅栏院墙,而房内却宽带、供排水、水冲式卫生间、淋浴、标准化厨房一应俱全。游客来到这里,可以亲身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现在,月亮地村已有34家农户经营餐饮住宿,户均年收入6万元。
为推动产业兴旺,昌吉州确定着力提升传统优势农业。以奇台为优质小麦粮食生产主功能区,围绕“绿色基地种植—精深加工—品牌销售”产业价值链,建设新疆优质小麦种植基地、优质面粉加工基地;打造以玛纳斯、呼图壁为重点的优质棉花功能区,突出发展棉纺加工和服装产业,带动棉花基地向优质高效商品棉种植和加工基地转型;健全完善“牧区繁育—绿色育肥—品牌加工—冷链物流—内地市场销售”良性循环产业链,推进肉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建设中国西部现代种业研发、繁育、集散基地,打造西部种业之都;建设阜康—玛纳斯“百里酿酒葡萄长廊”;建成新疆乃至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种苗花卉生产基地。积极培育农村新兴产业,在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州建设中,实施“农业公园、沙漠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核心景区带动,推动农林牧渔业与旅游、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的多赢发展。
建设美丽农村新家园
楚保金是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子今年获得“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奖”,让他觉得脸上很有光。在他眼里,农村美不美,主要看是否有这“三样”: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
楚保金介绍,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十三户村坚持“科学规划、典型带动、分类推进、整体提高”的思路,科学制定中心村建设规划,采取国家资助、村集体补助、村民自筹的办法,统一规划建设居民住宅区,完成了中心村集中供暖、供水、排水、道路硬化等建设项目,还规划建设了1500平方米村级文化室、党员活动室、超市、卫生所等公共设施,新建了1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种植了7000余株各类树木。全村实现了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真正是“村在景里、景在村中”。
昌吉州突出规划引领。把握农村发展规律,整合各类涉农规划和工作方案,对接县市、乡镇、村庄规划,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全面总结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启动新一轮乡村规划修编工作。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每个县市确定1个田园特色小镇、3—5个田园村庄试点,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按照“四个优先”的要求,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产业向农村合理布局,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更多向农村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现在,昌吉州各级党委、政府把乡村振兴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县市通过财政配套、商业贷款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推进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全州89个创建村共安排建设项目568个,目前完成投资9.46亿元。
昌吉州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实施以“三边三化四治理两改造”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突出抓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田间污染治理,加快农村旱厕、户用供暖改造,完成全州三分之一重点乡镇污水收集处理和14个乡镇、97个村垃圾专项治理任务。开展农村危旧房普查整治,逐步改变农村“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现状。
昨夜春风才入户,今朝杨柳半垂堤。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昌吉州积极提升治理水平,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公共文化建设,全面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村级事务民主管理与监督,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目标是逐步打造一批乡村规划好、村庄面貌好、道路建设好、造林绿化好、环境卫生好、增收就业好、民族团结好、遵纪守法好的美丽村庄,构筑起各族群众诗意栖居的“希望田野”。
这是昌吉州的目标与决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农村,将成为更令人向往的地方。
(明文团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