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2017年我区出台《自治区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方案》,为构建分级诊疗、完善服务模式提供了基本遵循。之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联体建设规划指导工作的通知》,明确医联体建设的组织、流程、治理、命名、监督等机制。出台《自治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诊疗病种目录(参考)》,明确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促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诊疗秩序初步形成。
□亚心网记者于梦冉
“这个CT做得很到位,我们看了,是一个脑包虫的典型案例,发病部位在颅内顶部边缘位置,你们可以在当地开展手术,切除病灶。”4月30日,来自库车县阿拉哈格镇的患者艾买提·库尔班,坐在库车县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和他的主治医生一起看了乌鲁木齐和宁波专家的诊断后,同意立即手术。
“这样我就放心了,既节约了去乌鲁木齐市看病的成本又不会耽误病情。”艾买提·库尔班的一席话,道出了我区医疗联合体建设带给基层群众的便利。
库车县卫生局局长何丽萍介绍,为加大医改工作力度,近年来,库车县人民医院通过医联体建设,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宁波市第一人民医院、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开通了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同时,库车县人民医院还与14个乡镇卫生院组成医联体,定期组织医疗团队深入乡镇卫生院开展调研,研究解决资源整合优化、技术帮扶、双向转诊等工作。实行科室与医联体单位乡镇卫生院包联对接,包联科室主任任乡镇卫生院业务副院长,全面负责包联乡镇卫生院医疗、护理、管理等工作。
据介绍,2017年以来,库车县人民医院共下沉专家44人,举办业务知识讲座68场次,教学查房1869人次,专家门诊164次,接诊患者2700余人次。“双下沉、双提升”,初步奠定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医疗格局,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
近年来,“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党和政府着力想为基层百姓解决的难题。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建立大医院带社区的服务模式和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的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鼓励康复和护理机构发展,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促进分工协作,合理利用资源,方便群众就医,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指导意见,全面启动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推动医疗资源下沉,病人双向转诊,逐步缓解看病难题。这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医联体是指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目的是为了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发烧感冒的小病就不用再挤进三级医院,在小医院也能解决。实现了人民满意、政府满意、职工满意的预期目标。
“如果说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医联体的构建,则是变‘百姓追着服务跑’为‘服务围着百姓转’的一剂改革良方。”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刘向说。
“今年我区医联体建设的重点是要推进县域医共体的建设,所有县今年都要建立医共体,22个深度贫困县将建立紧密型的医共体。”刘向说,广大农村是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薄弱点,以县医院为龙头,带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立管理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调动医疗机构内部参与医疗改革的积极性,“盘活”了医疗资源,大小医院成为“一家人”,患者才能形成最科学合理的流动,从而实现让群众“少付费、少跑路、治好病”的目标。
据了解,2017年我区出台《自治区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方案》,为构建分级诊疗、完善服务模式提供了基本遵循。之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联体建设规划指导工作的通知》,明确医联体建设的组织、流程、治理、命名、监督等机制。出台《自治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诊疗病种目录(参考)》,明确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促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诊疗秩序初步形成。
目前,全区共组建医联体28个,以两大三甲医院为龙头的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中医民族医联合体等5种形式的医联体呈现出强大生命力。41家三级公立医院全部牵头组建或参与医联体建设,各类医联体涵盖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260家。
“组建医联体的直接好处是‘大手牵小手’,加快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优质医疗服务‘跟跑’百姓健康,不断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刘向说,我区正在探索如何充分发挥援疆省市医疗资源优势,让援疆医生跨地州发挥作用。将医联体建设与取消药品加成、全民健康体检、家庭医生签约、双向转诊、医保异地结算等工作协同作战,突出区域医疗协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信息共享,让各族群众看得上、看得起、看得好、少生病。让医联体建设逐步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目标,为各族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