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在进行木工细节处理。
□文/图本报记者米日古力·吾
吴昊,标准的“90后”女生,非科班出身,也没有师出名门,仅仅因为喜爱,中药学专业毕业的她做了一段时间医药销售后,转身成为一名手工木艺爱好者。2017年底,她召集了几名和自己一样爱好木工制作的伙伴,在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西街开了一家名为“格物”的木作体验店,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让更多人认识、了解、传承这项传统手工技能,并从中获得乐趣。
吴昊的母亲是一名裁缝,从小她就看着母亲量体、画图、裁衣,好奇的她经常在一旁有模有样地用边角料给布偶设计、缝制小衣服。上学后,学校里流行戴彩绳编的手链,她便到商店买些彩绳学着编,4股、8股的彩绳手链轻松搞定,慢慢地吴昊练就了一双巧手。
2013年大学毕业后,吴昊在乌市一家外企做医药销售工作,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和朋友合租的屋里,她依旧喜欢动手做一些好看的衣服。有一天,看到同住的朋友在网上学做木艺品,便跟着一起做,从勺子、戒指、杯垫等简单的器物入门,很快掌握了基本要领。当她把亲手制作的木质钢笔送给朋友时,朋友的高度认可让她开心不已,做木艺的念头也由此萌生。
吴昊辞去了工作,开始专心从事木工制作。把一块原始的木板,脱胎换骨成另一个模样,听着简单,动起手来却不容易。
看似简单的小勺,制作过程极为繁琐,要先在原始木料上画出木勺的形状,再将木料夹在台钳上,用挖刀挖木勺“勺”的部分,然后测量画线,再利用工具把木料切薄,手工将木勺的形状切割出来。木勺内部的深度,是需要通过手感来决定的,太厚显得笨拙,太薄容易出现纰漏,要让木勺确保与设计一致,需要不断的矫正。“想要做好一个小木勺,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和细节上的把控,稍有差池就得从头再来。”吴昊说。
想要制作更多的东西,就要不断学习,提高技能。2016年的寒冬腊月,吴昊跑到吉林省白山市一家原木工坊学习,学成回来后和木工爱好者欢天喜地聚在一起,天天琢磨木艺制作。选材费时、木刺扎手、木屑呛嗓、锯木板耗费体力……尽管困难重重,但她一刻也没有停下来。
“现在大家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手工制作是一种‘慢方式’,而且大家更喜欢纯手工打造的东西。新疆有很多木艺爱好者,我希望能为大家打造一个木艺乐园。”有了这个想法后,吴昊利用大半年时间,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打造了乌鲁木齐最大的木工体验店——“格物”。
为朋友做一只木质钢笔、给爱人打磨一把木梳、给孩子组装一个木质机器人、给自己做一个木书签……在“格物”木工体验店,木艺爱好者们正用手工木作雕刻着闲暇时光。
木艺体验店设有制作区和休闲区,制作区的展示台上摆满了各种木质小玩意儿:木勺、木碗、木盘、木凳、木柜、木簪……还有木质沙发和木马,300多平方米的木工房一次能够容纳100多人。休闲区摆满了木材考究、手工制作的大型家具,整个空间充满淡淡的木香。
到这里学习木工活的,除了年轻人,更多的是孩子。工坊给孩子们提供了木勺、木柜、机器人、小飞机、小汽车等模型,木工师傅会先把各个部件提前做好,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经过打磨、组装制作玩具。
12岁的陈梓昂在这里上了5天的木工制作班,做过鲁班锁、木柜,手被刺破过,光是打磨就需要40多分钟,从未接触过木工制作的陈梓昂却觉得乐趣十足。
打磨需要耐心,也需要恒心。吴昊希望来到这里的每个人都能静下心来做一件小玩意,而且自己做的东西更有收藏价值。“奋斗的路上有很多困难,我会坚持把这件事情做下去,给新疆爱好木艺的朋友们提供一个平台。”吴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