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盖有军通讯员/吕娜
这几天,乌什县阿合雅镇库曲麦村村民麦尔哈巴·吐尔洪心里一直美滋滋的。因为,几天前,她领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资。
两个月前,麦尔哈巴还是一个围着灶头、炕头和地头的农家妇女,经常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家里的生活主要靠丈夫外出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很拮据。今年3月,麦尔哈巴成了衢州市援疆指挥部“百村千厂”工程的受益者,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一年多来,衢州市援疆指挥部把产业扶贫作为援疆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脚踏实地把产业扶贫工作落实到最末端、最基层,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全力助推乌什县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舒心家门口稳定就业
“虽然我第一个月才拿了1000多元的工资,但我很开心,因为这是我领到的第一份工资!”5月12日,在位于乌什县阿合雅镇库曲麦村小微企业创业园内的阿克苏鼎隆帽业有限公司,记者见到麦尔哈巴时,她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
坐在缝纫机前,麦尔哈巴边娴熟地缝制着帽檐边说:“第一个月干活,动作有点慢,工资不算高,这个月我觉得能拿2000多元。等我技术再熟练点,一个月能拿三四千的工资哩。”
“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家又能挣上钱,这样的日子是越过越有滋味。”麦尔哈巴的脸上流露出了满足和幸福的笑容。
与麦尔哈巴一起在这家帽业公司上班的还有当地的60多名妇女,她们都来自阿合雅镇的各个村。这些妇女大多为家庭主妇,看到自家门口办起了工厂,便积极主动报名参加岗前培训并实现了就业。“在自家门口就业非常好,可以照顾好家庭,还能为家里增加收入。”工厂检验工阿孜古丽·艾山说。
2017年以来,衢州市援疆指挥部将“百村千厂”工程作为助推乌什县如期脱贫的重要举措,加强领导、编制方案、健全机制、狠抓落实。“通过‘百村千厂’工程推进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既能促进各族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收,又提升了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增强了自我‘造血’功能。”衢州市援疆指挥部指挥长祝升明介绍,衢州援疆“百村千厂”工程已建成厂房17个、面积50000多平方米,目前在建厂房34个、面积9.4万平方米,已有10余家企业落地生产,帮助乌什县1000多人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
今年,衢州市援疆指挥部计划投入援疆资金1.1亿元,在乌什镇、阿合雅镇、阿克托海乡等乡镇建设标准化厂房600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用于发展纺织服装、袜业,以及相关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的项目,拟吸收当地劳动力2000人,每年可帮助群众增收4000万元以上。
定心庭院里多元增收
农民家房前屋后的果树废弃果树枝条,除了能烧火做饭,还能干什么?乌什县农民的做法很新鲜,那就是换菌棒。
5月的乌什县,阳光明媚,到处焕发着勃勃生机。乌什县前进镇托万克麦盖提村的60多家贫困户,在这个时节也忙碌了起来,而且,比起往年个个干劲十足。
“党和政府这么关心贫困户的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勤劳。”托万克麦盖提村村民木台力甫·台外克说,他的腿有残疾,无法下地干活,家里12亩地的农活全靠妻子1个人,一年收入不足5000元。“去年9月份,我们家栽培了1700多个黑木耳菌棒,当年就赚了8000多元。”木台力甫说。
去年,衢州市援疆指挥部投入450万元,大力推进科技援疆扶贫项目,实施了林下栽培黑木耳技术试验和推广。去年首次试验选址,就选在托万克麦盖提村,而木台力甫就是首批试种农户中的一户。衢州市援疆指挥部免费为农户提供菌棒,全程安排专业技术员进行栽培技术指导,产品收获后由企业全部收购,农户只需要安安心心地种好黑木耳就能增收。
木台力甫说,菌棒全部安放在了平整好的后院里,后院原来只有几棵杏树,而现在却成了黑木耳菌棒的“乐土”,也给他们一家带来了增收的希望。
今年,衢州市援疆指挥部安排援疆资金1000万元,重点用于加快乌什县“百村千厂”生产车间建设,促进黑木耳产业发展,计划新建黑木耳菌棒标准化生产车间3000平方米,包括黑木耳养菌棚8个、保鲜库及其他附属设施,并对种植黑木耳的农户给予补助,推动黑木耳种植上规模。
而对于栽培黑木耳的农户来说,他们只需要用5公斤废弃的果树枝条,就能换取一个菌棒。这些果树枝条经过粉碎后,就是制作菌棒的原料。
“一个菌棒收获的黑木耳,大概能给农户带来5元左右的收入。一户种植2000个菌棒,一年的纯收入能达到10000元左右。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衢州援疆指挥部将继续推进‘百村千厂’工程,在产业援疆、精准扶贫上下功夫,帮助乌什县各族群众走出一条依靠产业脱贫的新路子。”祝升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