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姚刚
强军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基层战士,刘加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强军梦。“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强军梦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干出名堂。”刘加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放手干,出了错算我的”
“我入伍时是设备操作员,后来转行做了维修技师,工作中刘班长没少帮助我。”2007年入伍的刘又源说。
在维修工作中,刘加平发现操作员刘又源对维修很有悟性,就鼓励他报考军事院校电子维修专业。2009年刘又源考入原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两年后毕业回到了部队。“虽然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但面对价值上百万的设备,实际操作中我心里还是没底。”刘又源说。
“要想不出错,就要了解设备构造和工作原理,胆大心细。”刘加平总是鼓励大家放手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要怕出错,出了错算我的。”
在刘加平的帮助下,刘又源现在已经能独立完成某型装备的保障和维修。在刘加平的教导下,能独立完成保障和维修任务的人越来越多。
2017年,刘加平所在部队增加了某种高科技装备,他自费购买了相关书籍,带着战友程立博、王海兵等一起学习航空发动机知识、空气动力学知识,使“宁让人才等装备,不让装备等人才”落到了实处。
刘加平和战友们还十分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发出强国强军的伟大号令,刘加平如饥似渴地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军事篇”。关注了“学习小组”“人民日报”等公众号,不断钻研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在他的建议下,连队举办了“电磁利剑”士兵讲堂,创建了“学习小组”微信群。
“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我们就能在工作中少出错,为强军梦贡献我们的力量。”刘加平说。
“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结婚14年了,我已经习惯了他经常不在家的日子。”刘加平的妻子俞洁说。
2004年10月6日,是刘加平和俞洁大喜的日子,两人的甜蜜时光,却被刘加平接到所在部队赴野外演训的任务打断了。
新婚的第二天,刘加平跟随部队赴野外演训,顺利完成了保障任务。
刘加平说:“妻子对我的工作特别能理解,这么多年,家里多亏了她照顾。”
由于部队保密的需要,刘加平每次出任务,俞洁都不知道他要去哪里,去多久。“刚开始我问过他,他说部队有规定不能说。慢慢地,我也就不问了。每次出任务就让他每天拨一下我的手机号振个铃,让我知道他平安就好。”俞洁话语有点哽咽。
自己怀孕、家里老人生病住院、接送小孩上学……家里的大事小情都落在了俞洁身上。
2011年11月,刘加平四级军士长服役期满,作为单位维修专业的专家型士官,他想留下好好干。但家中年迈的老人、操劳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都令他犹豫不决……
俞洁得知后,对刘加平说:“家里有我顶着,你在部队好好干。你若现在当了逃兵,我会看不起你的。”
在妻子的鼓励下,刘加平参加了高级士官专家评审答辩,并以原兰州军区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评审,成为原兰州军区部队首名信息化装备维修专业高级士官。
2015年底,刘加平三级军士长服役期满,一边是早就“瞄”上他的地方科研企业的高薪聘请,一边是继续留队晋升二级军士长,刘加平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
“从工作出发,立足本职工作,这些年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刘加平说。
“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战士的忠诚与担当”
前不久,旅长王亚军在全旅干部大会上念了一封信,让不少同志听得脸红心跳、坐不住。
为啥?这封信围绕当前单位在装备维修保障方面存在的矛盾困难,深刻剖析了12条根本原因,既有领导的问题,也有营连干部的不足,并且提出了7个方面的意见建议,条条中肯到位,倾注着对部队建设长远发展的思考与担当。
这封信正是出自刘加平之手。作为一名有着18年党龄、23年兵龄的老兵,刘加平始终对单位建设和部队战斗力建设充满了真情。在维修装备时,他发现有些装备的故障是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就主动到基层连队给战士们上课。在某型信息化装备训练中,刘加平发现由于装备缺乏目标信号,官兵操作随意性大,他就研发出一套模拟训练系统,让平时训练与未来战场无缝对接。
旅里的各类信息化装备科技含量高,维修费用高,刘加平坚持精准查找故障原因,能换元器件的,决不换电路板。今年4月,负责某类装备生产的科研所到部队例行巡检,面对7台出了故障的某型信息化装备,工程师做出返厂更换电路板的决定,没想到被刘加平挡住了。
刘加平一头钻进狭小的装备车,两天过后,他查出了其中6台装备的故障原因,通过更换几个元器件便解决了问题。厂家工程师竖起大拇指说:“如果每个部队都有刘加平这样优秀的人才,我们以后都不需要来了!”
有担当催生硬本领。有人算了一笔账,这些年,刘加平凭着过硬的维修本领让一台台装备保持着良好的战技性能,还让不少即将退役的老旧装备焕发生机,为部队节约了装备维修经费上千万元。
“刘加平虽然只是一个兵,却凭着对党的无限感恩和强军目标的追求实践,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新时代战士的忠诚与担当。”旅领导这样评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