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盖有军
通讯员/龚喜杰戴强
这段时间,沙雅县古勒巴格镇音其开村村民佐热姆·巴柯家喜事连连:工作队给她在村里找了保洁员的工作,月收入1500元;她的大儿子经过驻村工作队的推荐,在镇里当上了协警;她即将毕业的小儿子通过工作队的联系,与当地的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她家的扶贫奶牛也即将生产。
48岁的佐热姆是一名地道的维吾尔族家庭妇女,因没有耕地,平时就靠夫妻二人在县城附近打点零工挣生活费,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2016年初,丈夫买合木·巴拉提因突发中风导致偏瘫,为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背上了1万多元的外债。没有办法,只能让大儿子辍学打零工来支撑这个家。
去年以来,阿克苏地区财政局驻音其开村“访惠聚”工作队针对佐热姆家的情况,连续打出了三招“组合拳”进行全方位帮扶,使她家逐步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
首先是康复治疗。为了帮助买合木树立生活信心,去年年初,工作队及时向沙雅县民政部门反映和沟通,为长期卧床的买合木提供了舒适的轮椅。工作队扶贫专干李珍还专门将擅长中医康复治疗的爱人,从阿克苏拉到了沙雅,为买合木做心理疏导,制订了专门的康复训练计划。
佐热姆高兴地说:“从那时起,我丈夫心情比以前好多了,再也没有无端摔东西、发脾气的情况,天天念叨着要战胜疾病重新站起来。”
第二套“组合拳”是多方增收。去年3月,工作队购置了50只扶贫鸡苗送到佐热姆家。去年4月,工作队又从阿克苏地区财政局干部职工捐款成立的免息互助周转金中申请了1万元,为佐热姆购置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让她在县城巴扎上摆起了流动水果摊。
2017年,佐热姆家的小鸡长大后,工作队队员花3000元买了回来。同时,工作队还利用国家扶贫项目,争取来1万元帮助佐热姆挑选了一头怀孕的扶贫奶牛。前不久,有人出了2.1万元购买她家的扶贫奶牛,佐热姆坚决不卖。她说:“这是我家挣钱的宝贝,我不能卖,等生了牛犊,我育肥后再卖掉,是母牛我还要养着,让它们继续繁育。”
“我去年卖水果,挣了1万元,把免息互助周转金还了。”佐热姆自豪地说。更让她开心的是,今年3月,工作队又给佐热姆发放了200只扶贫鸡苗,还给她家搭建了小拱棚,种上了各种蔬菜。
为了让佐热姆一家尽快迈上小康路,工作队又打出了第三套“组合拳”——就业。工作队今年给佐热姆在村里找了保洁员的工作;推荐他的大儿子到镇上当了协警;给她即将毕业的小儿子联系了当地一家企业并达成就业意向。这样,佐热姆一家人人都有事情干,小康之路也就越走越宽广了。
“我和大儿子一个月的工资是3500多元,听小儿子说,企业给他的承诺每月不低于2500元,这样我们家一个月光工资收入就有6000多元。再加上家庭养殖的收入,我们一定能脱掉贫困户的帽子!”佐热姆算着账,幸福地笑了。
“是党派来的工作队帮我们走上了脱贫致富路,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工作队!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全家一定加油干,早早过上好日子!”佐热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