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空间布局完善配套设施
乌鲁木齐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城
本报乌鲁木齐5月25日讯记者苏璐萍报道:18日,沿乌鲁木齐市宝山路、青峰路散步回家,途经即将建成的宝山公园,64岁的焦学英感慨地对记者说:“这里原来是乱糟糟的棚户区,跟周围环境特别不协调。经过两年的改造,这里已经成为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天然氧吧了!”
乌市沙依巴克区碾子沟片区实施老城区(棚户区)改造提升后,曾在新兴巷居住的焦学英和老伴搬到了位于青峰路的沙依巴克区老城区(棚户区)改造提升安置小区——惠民小区。受益于棚户区改造的老两口也成了“草根宣传员”,时常向附近的群众细说这项民生工程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巨大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乌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老化、土地利用率低、布局零乱、城镇功能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日益突出。“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历来是城市建设中最复杂、涉及面最广的一项社会工程,我们按照‘成熟一个、开工一个’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做好规划统筹、城市功能结构优化等工作。”乌鲁木齐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老城区改造提升建设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谢民表示,今年4月底,乌市老城区(棚户区)改造提升新建续建项目已陆续开复工。
当日,记者在沙依巴克区环雅玛里克山片区改造现场看到,经过近两年的建设,这里已经旧貌换新颜。
“环雅山片区的功能定位是以雅玛里克山万亩森林公园为依托,集城市休闲、运动、游乐于一体的城市游憩中心,周边改造地块以城市生活配套为主、公园配套为辅。”谢民介绍,按照“双增双减”原则,乌市沙依巴克区、天山区等中心城区通过改造降低人口密度和住宅建设量,腾空后的土地用于增加市政配套设施、公共配套服务设施,通过增加公共绿地、小游园、水景观等方式,最大限度扩大老城区人居生活空间,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据悉,乌市沙依巴克区、天山区等中心城区因地制宜把老城区(棚户区)改造提升与城市规划布局、历史文化特色相结合,统筹考虑棚户区改造、靓化工程等,营造宜人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居住环境。2016年以来,沙依巴克区、天山区等区(县)共计29个重点改造片区在规划设计、项目落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目前,通过货币和房屋补偿,乌市24.7万多户居民搬入理想中的新房。
“下一步,我们将从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做好规划工作、加大督查力度等方面全力推进老城区(棚户区)改造提升工作,力争短期内让老城区的城市功能、环境面貌有大的起色和新的变化,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谢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