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重视推动下,我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旅游品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旅游经济总量连创新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2016年、2017年旅游接待人次连续两年增速超过30%,增速全国第一,旅游人均消费水平全国第二。2018年一季度,接待国内外游客近1300万人次,增长22.16%,今年“五一”假期接待国内外游客比上年同期增长55.6%,旅游经济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施旅游兴疆战略、加快发展旅游业,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助力扶贫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有力支撑。新疆幅员辽阔、地形多样,自然景观神奇美丽,人文景观蜚声中外,浩瀚沙漠、苍茫戈壁、葱郁绿洲、广袤草原、逶迤雪山、湛蓝湖泊、丝路古道、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共同构成了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发展的重要区域。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加快发展旅游业放到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作为先导产业,抓住用好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的机遇,实施旅游兴疆战略,充分发挥新疆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业大发展、快发展,把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一、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建设“一心一地”(把新疆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集散中心、把南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文化和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战略定位,围绕推动全域旅游发展,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搞好旅游产业各项规划,加快形成以自治区级规划为总纲、地州市规划为框架、旅游景区(点)规划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将全域旅游发展贯彻到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各类规划中,把旅游发展规划与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新农村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有机衔接,将旅游元素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精心编制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旅游扶贫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专项规划,编制好重点区域、重点线路、重点产品规划和旅游产品指导目录,进一步明确各地市场定位、旅游形象、发展目标、发展重点、重点项目和主要旅游线路产品,真正形成系统完备、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规范有效的规划体系。
二、打造知名品牌。精心设计策划,认真学习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紧紧围绕我区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大美新疆、神秘西域这条主线,突出“大”“美”的鲜明定位,集中力量打造新疆独特品牌,有重点、分层次、有计划地打造一批全域旅游新亮点,形成新疆旅游的鲜明标志,提升新疆旅游的整体形象。培育旅游精品,做大做强喀纳斯、天池、吐鲁番、喀什、那拉提等地域品牌,打造一批生态景观游、人文历史游、民俗风情游、乡村农家游、特种旅游等知名旅游品牌,推出一批旅游黄金路线,推动现有5A级景区转型升级,努力打造一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旅游景区和景点。建设好一批特色旅游城市,全区形成3小时(250公里)以内的核心旅游目的地分布格局,促进旅游产业规模集聚发展。塑造特色魅力,在突出个性、塑造特色魅力上做文章,着力深挖文化内涵,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开发全过程,精心打造出更多体现新疆区域特色、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旅游精品。针对市场需求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打造特色餐饮、特色民宿、主题酒店、S级滑雪场等特色鲜明、差异化发展、吸引力强的旅游板块,充分展现大美新疆,呈现丝路文化,展示民族风情,进一步提高我区旅游知名度,增强旅游市场吸引力。
三、夯实产业基础。破解交通瓶颈,加快公路、铁路、民航建设,大力实施交通主干线与3A级以上景区、旅游度假区、国家森林公园、重点乡村旅游区的通达工程,增加重点旅游线路的旅游专列,增加各支线机场到国内主要客源地和周边主要旅游目的地的航线,打造航空、铁路、公路多层次立体交通网络骨架,构建多种出行方式、实现无缝衔接。优化服务设施,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主要景区景点建设便捷、舒适、高效的旅游集散体系,加快游客服务中心、标识标牌、旅游厕所、慢行绿道、公共游憩设施、停车场(位)、高速公路服务区、道路沿线观光停靠点等旅游公共服务硬件设施建设,实施旅游景区供水、供电、供暖、排污及污染物处置优化工程,全面提升导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安全、卫生、环保等标准化水平。提升服务水平,注重信息化、智能化等软件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完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四、推进改革创新。健全体制机制,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统筹有关部门的管理职能,破除旅游开发行政管辖障碍,进一步推动旅游景区管理权、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业条块分割、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深化兵地旅游融合发展,共同打造和做大做强新疆旅游品牌。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全域旅游为主线优化供给结构,大力实施“旅游+”,推动旅游与城镇化、工业化和商贸业融合发展,实现景城合一、产城合一、一二三产融合、行业联动和旅游产业要素规模集聚发展,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适应旅游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变革,提升旅游消费水平,打破传统旅游产业边界,探索旅游产业融合新路径和发展新模式,不断增加旅游有效供给,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空间拓展。壮大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引导、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旅游企业,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落实中小旅游企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旅游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以旅游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旅游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五、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以“辽阔疆域、无限风光,新疆是个好地方”为品牌,建立统一的各地各级旅游目的地宣传营销体系。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旅游宣传经验,统筹整合各地旅游宣传资源和经费,形成集中发力、统分结合、特色各异、层次分明的宣传营销机制,在细化明确14个地州市旅游形象的同时,树立“辽阔疆域、无限风光,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整体旅游品牌形象,避免各地各自为政、小范围、低水平、同质化宣传营销。要创新推介方式,完善营销网络,坚持政府宣传与企业推介相结合、业界推广与公众促销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用好援疆省市宣传营销平台、渠道和资源,形成区内联动、内外互动的大宣传、大推介的工作格局。
六、加强旅游商品开发。打造本土特色旅游商品,鼓励各景区开发标志性旅游商品,鼓励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商品。加大对老字号旅游商品、特色手工艺品、土特产和农副产品开发支持力度,开发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有自主品牌、深受游客欢迎的特色旅游商品。利用现代工艺技术和科技手段升级传统旅游商品制作工艺,提升旅游商品档次,引导旅游商品向时尚化、艺术化、实用化方向发展。扩大旅游产品展示范围,扶持旅游商品销售企业和网点建设,畅通旅游商品物流通道,延伸旅游商品产业链。
七、加强旅游市场管理。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旅游管理有关法规规章,建立科学完善、措施到位、全面覆盖、协同高效的市场监管机制,狠抓市场秩序监管工作,严肃查处无证经营、零负团费、强买强卖、价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净化旅游消费市场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便捷的信息服务,畅通旅游投诉渠道、完善处理机制,切实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一批指导性强、规范有序的地方性旅游行业标准,加快形成我区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框架。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行业自律和服务企业作用,助力提升市场监管水平,促进旅游行业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法治化,为我区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八、深化旅游开放合作。一方面,积极推进面向中亚、西亚、南亚的国际购物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乌鲁木齐国际旅游港、霍尔果斯口岸和喀什购物旅游基地,依托口岸优势发展口岸免税购物、边民互市、商务会展、边境跨国游,引导边境旅游健康发展。一方面,加强旅游援疆,全面落实“客源送疆”“产业援疆”“人才扶疆”,推进“旅游包机”“旅游专列”进疆行动,协调援疆省市支持旅游精品创建、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营销、旅游扶贫、旅游商品生产和旅游人才培养。
九、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建强干部队伍,加强旅游部门干部选拔、培养和考核管理,提高基层旅游管理部门干部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建立政府、高校、专业机构、旅游企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建立完善旅游人才评价、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推进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抓好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深化旅游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社会保障,建立和完善工资形成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健全导游等级制度、评价制度,规范落实导游薪酬和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导游职级、服务质量与报酬相一致的激励机制;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管理,严格执行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重视少数民族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旅游服务人员双语或多语种教育培训,努力培养多语种、复合型的少数民族旅游人才。积极引进急需短缺高层次旅游人才,抓紧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旅游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才队伍。
十、强化保障支持措施。强化政策保障,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金融、土地、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形成合力兴旅的政策支撑。抓紧对旅游企业行政性收费进行清理,切实减免有关旅游规费,降低旅游企业经营成本。强化投融资保障,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杠杆作用,有效撬动社会投资,引导社会和民间资本流向,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拓宽旅游产业融资渠道,切实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来源和保障能力。营造良好氛围,发挥好各级宣传部门和主流媒体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为旅游兴疆战略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环境、凝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