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隋云雁秦勇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记者最离不开、印象最深的,当属会议上的志愿者。这群年轻人用热情友善和专业服务,助力盛会精彩举行,展示城市亮丽风采。
每天记者进出酒店,无论多早或多晚,都能看到坚守在大厅的志愿者,他们帮助记者规划行程,提醒注意事项。青岛理工大学大三学生李文杰的职责是保障记者往返新闻中心与驻地,引导记者上车、发矿泉水,告知发车时间等。“我们经过了礼仪、安全、体能等培训,工作强度还是很大的,没有好的体力保障不了工作进行。”他说。
新闻中心是集中展现志愿者风采的场所,14个功能区每一个地方都有志愿者服务的身影。10日中午,在新闻中心二楼通往顶楼天台茶歇区的通道里,志愿者褚梦凡向路过的记者介绍VR演示。记者带着VR眼镜一览青岛各处美景,如置身其中。“新闻中心开放后,我们每天服务到晚上9点半,看到大家喜欢VR呈现的家乡风光,我很开心。”她说。
在咨询台服务的志愿者杨丽萍是青岛大学大二学生,她学的是英语专业,接待了不少外国媒体记者。她说:“当记者朋友询问时,我能给出准确详细的解答,就很有成就感,让记者朋友在这里感到宾至如归是我们的服务宗旨。”
志愿者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第一窗口。在峰会新闻中心,外宣品台工作人员袁静向记者称赞在这里服务的志愿者:“他们形象好、爱学习,了解所有外宣品的内容,人人都是介绍青岛乃至中国的小讲解、小导游。”
记者了解到,青岛峰会上,有2000多名志愿者为参会嘉宾、记者提供抵离、翻译等全方位的志愿服务。此外,还有近2万名城市运行志愿者,分布在社区、道路和银行、电信、机场、火车站等窗口,为大家提供城市运行服务保障。
青岛景美,青岛人更美。志愿者成为城市的亮丽风景,他们展示了热情好客、友善可亲的城市风采。目前,青岛市注册志愿者已经超过14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左右。
事实上,每一座有爱之城,都有志愿者的身影,而承办国际会议、会展活动更催生和培育了志愿精神。在乌鲁木齐,人们早就熟悉志愿者的各种服务,他们引导行人安全过马路,在车站为残疾人提供帮助,逢年过节慰问照顾独居老人等,还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在已经举办的五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上,共有51170人次志愿者参与会展服务,向国内外来宾传递来自东道主的热情和友善。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人心,随着国际合作交流的不断深入,志愿者队伍将越来越壮大,作用会越来越显著。因此,对于越来越敞开胸怀迎接八方来宾的每一座城市来说,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项目化、常态化、社会化和规范化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