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消费晨报、亚心全媒体讯(文/图记者段小利实习生张琪图/照壁山乡供)在蜿蜒曲折、延绵数里的丘陵上,一幅由金色麦田、绿树、红花、青草、黄土等“颜料”绘就的天然“油画”,如上天恩赐一般横亘在昌吉州木垒县照壁山乡平顶山村中,它的面积达万亩,颜色、层次分明,被称为“万亩旱田”。
说它是上天的恩赐,当地村民们或许不会完全同意,要知道,在画上“泼墨挥毫”的可是他们。
和地处平原的农田不同,平顶山村万亩旱田坐落在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区,当地居民依地势种植农作物,根据相应气候,分别种植适宜的小麦、豌豆、鹰嘴豆等农作物。
眼下,正是小麦、豌豆、鹰嘴豆的收获季节,农民们在农田中忙碌。
从山岭上往下望去,大片农田如梯田一般层次分明,已经收割的黄色麦地与没有收割的金色麦田形成不同的色彩与层次,绿树、红花、青草还有远处的袅袅炊烟,与旱田交相辉映,形成了当地独特的风景线。
据了解,之所以成为“万亩旱田”,是因为这里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即使在大旱之年,充沛的雨量,也能满足农作物的需要,当地有句俗语“瞎了戈壁滩,成了平顶山”,说的就是遇到大旱之年,戈壁滩上的庄稼因干旱欠收,但当地平顶山则依然丰收。
“每年4月15日至7月15日是农作物的生长季,7月中旬以后就开始陆续收割了,可就算收割后,这里的景色依然很美。”村民王艳敏说,一年四季,旱田的景色都别具一格。春季,农作物未丰收时,山花烂漫,绿草成荫,充满了田园野趣。别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风韵。
夏季,金黄麦田、绿地相互交织,如油画般艳丽多姿。秋季,冬小麦成熟,漫山遍野的金黄色夹杂着麦香,沁人心脾。
“如今,随着旱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乐前来观赏,我也开了一家农家乐,6月10日正式营业,如今营业额两万多了。”王艳敏说。
据了解,近年来,木垒县围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根据景区各自不同特点,积极推动现代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依据该县绵延近百万亩旱田农耕文化与旱田的四季美景,规划打造“天山木垒中国农业公园”项目,推动当地旅游。
继续阅读:
天山木垒中国农业公园打造宜赏、宜游、宜居、宜业传统农耕生活村庄
都市消费晨报、亚心全媒体讯(记者段小利实习生张琪)天山木垒中国农业公园总规划面积568平方公里,覆盖照壁山乡、东城镇、西吉尔镇、英格堡乡、雀仁乡、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6个乡镇,目前正在建设中。
园区内有7个国家级传统古村落,依托传统村落和农业公园建设,重点打造旱田农耕村庄、东城古城、水磨河避暑休闲度假区等景区,是集民宿旅游、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
而平顶山村位于木垒县城以南15公里处,辖3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342户987人,主要种植豌豆、小麦等作物;共有草场2万亩。
平顶山旱田景区作为天山木垒中国农业公园的核心区,按照“一心·一环”进行空间布局。
一心指平顶山旱田农耕村庄。以旱田景观为背景,以农耕文化为主题,采取“博物馆+”的模式,将博物馆与旱田风光、传统村落、拔廊房、传统农耕生活、有机绿色农产品、旅游纪念品等资源有机融合,深度展现农耕文化,打造宜赏、宜游、宜居、宜业的传统农耕生活村庄,在建设中注重保护村庄传统特色、提升村落风貌,完善基础设施,增添旅游服务功能。
农耕文化博物馆作为天山木垒中国农业公园的地标性建筑,位于农业公园核心区---平顶山景区,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规划用地面积6673㎡,是兼具农耕文明展陈和旅游服务两大功能。
一环指旱田生活游赏环。用18公里游赏道路串联旱田景区内部各景点,同时开展沿线传统村落保护、道路绿化美化、环卫设施布置和景区道路、供排水系统、强弱电地埋、民俗客栈、观景台、停车场、污水处理厂、旅客驿站、AAA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
以上设施的建成,将初步满足游客吃、住、行、游、娱、购等基本需求。此后,该项目还将打造露营地、运动康养基地,扩大精品民俗客栈规模,合理组织游客在各景区的换乘,组建农牧区旅游运营企业主体,为游客消费提供全方位服务。
据悉,2017年6月15日,天山木垒中国农业公园通过了国家农业部专家初验,是目前新疆唯一被认可的“中国农业公园”创建单位。
木垒县照壁山乡乡长赵吉刚表示,推动平顶山村万亩旱田作为木垒县全域旅游的一张名片,能促进当地居民对该项目的融入和参与,促进其增收;还是推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尝试。接下来,该乡将进一步加大关于游客接待方面的培训,提升当地居民运营与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