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新疆新闻

自治区环保厅“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时间:2018-09-08

让村民有事干有钱挣能脱贫

——自治区环保厅“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文/图 新疆经济报记者 张晨暄

“现在村里铺上了柏油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建了安居房,通上了自来水,硬化了院子地面,还成立了好几个农民合作社……工作队把大家当亲人,一心为大家办好事实事。”在阿克苏地区乌什县阿克托海乡,只要一提起在这里参加“访惠聚”工作的自治区环保厅驻村工作队,当地群众总会伸出大拇指说他们“很能干”。

今年以来,自治区环保厅驻阿克苏地区乌什县阿克托海乡五个村的“访惠聚”工作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访惠聚”驻村工作各项部署,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主要抓手,建强基层组织,筑牢战斗堡垒,加快项目建设,助推产业扶贫,拓宽就业渠道,激发内生动力,积极落实惠民政策,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就业脱贫村建筑施工队让贫困户有活干

“拉沙子、和水泥、砌墙……”9月1日,在乌什县阿克托海乡吉格代力克村安居房施工现场,37岁的村民托乎提·库尔班带着几名小工正在施工,一想到自己靠施工就能挣到钱,他干起活来愈加有劲。

托乎提是吉格代力克村的贫困户,他有垒砖砌墙的好手艺,今年他在村里就能发挥特长,为大家修建安居房,每个月能挣5000多元。

“以前出门打工顾不上家,再加上在外面花销也大,挣的钱不多,今年在村里就能挣钱,还能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托乎提在施工队干活的这段时间,还能吃到工作队每天中午提供的一顿免费的午饭。

自治区环保厅驻吉格代力克村“访惠聚”工作队副队长阿比提·吐尔逊说,今年工作队和村“两委”组织村民组建了一支建筑施工队,承建本村的安居工程,让100多人就地实现就业。截至目前,吉格代力克村建设的73套安居房已完成主体建设,内外墙抹灰、刷白、上涂料等工序正在有序进行,预计10月可全面竣工,农民可在入冬前全部入住新房。

在村里成立村建筑施工队,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不只是吉格代力克村驻村工作队的特色。今年,自治区环保厅“访惠聚”工作队所在的阿克托海乡苏盖特麻扎村、苏依提喀村、喀塔玉吉买村和玉斯屯克亚巴格村等充分发挥村民承建基础项目优势,组建了农民建筑施工队建设村基础设施,承建了各自村里的安居房、暖圈、化粪池等项目,千方百计帮助村里建设硬件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还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村建筑施工队的应运而生,是自治区环保厅驻各村工作队带强村干部队伍,提升扶贫能力的做法之一。

这期间,工作队队员与村干部结帮扶对子,通过班子队伍一起抓、思想观念一起带、扶贫攻坚一起干,确保扶贫攻坚和队伍建设融合共进,教育引导干部队伍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带领贫困群众动起来、富起来。由一名村组干部带上贫困户一起干,解决村组干部收入低的问题,不但提高了村组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更推进了脱贫攻坚工作。

养殖脱贫入股分红让贫困户稳定增收

9月1日11时,走进阿克托海乡吉格代力克村,一排排红砖垒砌、彩钢板盖顶的房屋,矗立在村边,这是村子里的养牛合作社,一提起这里,村民们就有说不完的高兴事。

此时,饲草加工机器正发出阵阵轰鸣声,养殖区内水、电、路等设施齐全,如此良好的养殖条件,让几百头牛在圈里悠然自得。

村民图尔荪·毛里尼亚孜先是打扫圈舍卫生,再接着给育肥牛添加饲料,每一步都做得有条不紊。

“过去的牧养牛转变为圈养牛,分散养牛转变为集中养殖,由粗放式养牛转变为标准化养牛,这些牛吃的都是‘营养餐’,采用有机草料喂养,肉牛品质更高,每头可产肉400公斤-500公斤。一头就可以卖13000元到14000元,因为当地养牛的人少,合作社的牛肉品质好,所以销路不成问题。”虽然加入合作社的时间不长,图尔荪对这里的发展却满怀信心。

图尔荪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从一年前成为合作社的固定雇员后,他每个月都有近3000元的工资收入。

不仅如此,一年前,图尔荪还在工作队的支持下,获得了5万元的三年期扶贫贷款,这笔资金入股合作社,让他每年有5000元的分红。

目前,吉格代力克村养殖合作社共有成员122户419人,其中牛羊养殖大户5户26人,贫困户87户230人,还有用“两免一补”贷款入股的贫困户30户163人。

其实,像图尔荪这样在合作社里工作的贫困户还有很多。在阿克托海乡玉斯屯克亚巴格村,不少贫困户用扶贫贷款入股了村里的养牛合作社,他们把自家的牛也送到合作社托管,年底不仅有10%的入股分红,还能收取1000元的托管费。

“通过信贷入股分红的方式,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既能解决合作社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又降低了贫困户还贷风险。”自治区环保厅驻玉斯屯克亚巴格村“访惠聚”工作队副队长刘晖说,引导扶持合作社发展壮大,就能更好地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种植脱贫订单式蔬菜拓宽贫困户致富路

豇豆、萝卜、辣椒……今年以来,乌什县委和阿克托海乡党委提出一村一品,种植不同蔬菜,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计划。

从种植到管理,从收获到销售,自治区环保厅“访惠聚”工作队为种植蔬菜的阿克托海乡苏依提喀村、苏盖特麻扎村和吉格代力克村费尽了心血。

通过蔬菜种植实现脱贫,成了自治区环保厅“访惠聚”工作队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计划中的又一个实招,让贫困户增收效果明显。

“太好了,没想到早上摘下来的辣椒卖了300多块钱!”8月31日,麦麦提江·艾力在乌什县城的巴扎上卖了100多公斤辣椒,丰收的喜悦写在脸上。

红得火辣、绿得油亮,麦麦提江是苏依提喀村的贫困户,今年种了1亩辣椒,从6月份开始,他种植的辣椒陆续成熟、长势喜人。这些辣椒带来的收益,让麦麦提江满心欢喜。

“‘勤劳的人吃羊腿,懒惰的人喝凉水’,要让村民从思想上脱贫,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自治区环保厅“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总领队孙建新说,精准扶贫不仅要让贫困户物质上脱贫,还要在思想上脱贫。

今年,自治区环保厅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发挥“当先锋”“打头阵”作用,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一户一策”,通过抓农业、扶产业、促就业“三管齐下”,抓实抓好各项富民工程,促进村民脱贫增收。“春季栽种辣椒苗有补贴,乡里请来的专家还经常来给我们指导,让我们挣了钱,还学会了辣椒种植技术。”麦麦提江说,今年脱贫致富的信心很足。

2018年,在自治区环保厅驻苏依提喀村“访惠聚”工作队的带动下,包括麦麦提江在内,苏依提喀村31户贫困户利用村里新翻整出来的30亩土地种植辣椒,喜获丰收。

“辣椒一茬一茬地采摘,我们组织农民及时采摘售卖。”苏依提喀村第一书记、自治区环保厅驻苏依提喀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叶尔肯·托呼达尔说,目前,村里已与乌什县粮油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预计今年每亩辣椒可带动贫困户增收3000元左右。

小辣椒能带动贫困户增收,其他蔬菜也亮出了成绩单。目前,自治区环保厅“访惠聚”工作队所在的阿克托海乡苏盖特麻扎村和吉格代力克村种植的萝卜和豇豆全都喜获丰收,其中萝卜已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销售完,亩均收入5000元,豇豆已收获了两茬,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效果明显。

今年以来,自治区环保厅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聚力打活富民增收“组合拳”,千方百计让群众的钱口袋“鼓起来”,让群众的生活性支出降下来,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多起来,从点点滴滴抓起,一步一步把富民增收工作落到了实处。

小小村庄真美丽

——自治区环保厅“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真抓实干建设美丽乡村

9月1日,一场小雨过后,乌什县阿克托海乡吉格代力克村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村民阿丽屯古丽·艾海提家门口白色栅栏下花团锦簇,也让她干起活来精神十足。

院子一角,各种时令蔬菜长势正好。“别看这块地不大,能种的菜却不少,西红柿、豆角、黄瓜、韭菜,够一家人吃好一阵儿的,用的都是农家肥,健康又环保。”阿丽屯古丽说。

“旱厕改了、羊圈拆了,环境更好了,发展庭院经济让我家去年的收入达到了8万元,实现了稳定脱贫。”提起自己现在的生活,阿丽屯古丽立马打开了话匣子,“家里安装了地暖,通了自来水,洗澡、上厕所既方便又干净,现在我们像城里人一样过日子。”

今年以来,自治区环保厅驻吉格代力克村“访惠聚”工作队带着感情,沉下身子,真帮实扶,帮助村民打造庭院经济,着力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如今,村里各家各户的生活区、养殖区和种植区实行了三区分离,还按照“一家一处理”的模式安装了水冲式厕所。

像阿丽屯古丽这样主动在门前院落种花种菜的村民越来越多,村民们与驻村干部心在一起,行动在一起,共同美化乡村。

在工作队的眼中,“环境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都已成为驻村期间的关键词,他们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的优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实施道路硬化、巷道亮化、庭院绿化等工程,为美丽乡村建设出力。

组织拆除田间地头牲畜棚圈,清理乱堆乱放的木料柴火,节约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购置吸粪车辆,完善垃圾收集设施,集中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大会讲、入户说,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宣传引导……

采取上述系列举措之后,工作队还组织村干部、党员在党员活动日和重大节假日,集中清理垃圾,以实际行动影响带动村民积极参与。同时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制定门前责任制等方式,明确村民义务,动员村民主动清理房前屋后,定点存放垃圾。

“幸亏工作队组织大伙把水渠里的垃圾清理了,要不然大水就会冲进我家,淹了房子。”回想起今年4月的一场暴雨,村民阿不力孜·图尔荪仍心有余悸。村里的防渗渠穿村而过,过去,由于缺乏重视和日常管护,渠道被垃圾堵塞,又臭、苍蝇也多,遇到大雨天气,极易漫到沿渠村民家中,这一度成为村民们的“心病”。

为此,工作队联合村“两委”班子,筹资2.5万元,加固维修防渗渠,确保了渠道畅通。

环境美了,人心更美。现在,讲究卫生、爱护环境已逐渐成为村民们的生活习惯。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孙建新说:“环境治理,不仅让村民的生活品质迈上新台阶,精神风貌也焕然一新。”

在村民居尔艾提·如则家中,新装上的天蓝色铁大门还散发着油漆的味道。今年7月以来,工作队统一为全村人安装大门,垒院墙、建葡萄架子,忙得停不下来。

“确保家家有种植,户户有养殖,人人有活干,使群众能长期稳定增收,实现既安居又富民的目标。”孙建新表示,在工作队的带领下,如今的吉格代力克村“两委”班子越来越强,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小小村庄也因此变得更加美丽。

阿瓦古丽·尼牙孜家门口实现致富梦

“这都是家里的土鸡蛋,绿色有机无污染,保准你吃了,还来找我。”8月31日早8时,在乌什县阿克托海乡玉斯屯克亚巴格村村口的农产品销售点,村民阿瓦古丽·尼牙孜做成了她当日的第一笔生意后,满心欢喜地再一次把西瓜、杏干、土鸡蛋等各类农产品摆好,等候着下一位顾客的光临。

今年53岁的阿瓦古丽一直以种地为生,日子过得很拮据,自己做生意当老板的事,她想都没想过。

“我们村位于国道219线附近,是乌什县通往阿克苏的必经之路,许多过往车辆的司机也有购买农产品的需求,在村口搞一个农产品销售点,不仅能解决我们土特产品的销路问题,也能让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今年4月,自治区环保厅驻玉斯屯克亚巴格村“访惠聚”工作队面向全村村民的一次提议,让阿瓦古丽动了心。

农产品销售点就设在村口,十几个摊位能带动十几户村民就业。但不管是家里养的,还是地里种的,要想把农产品销售点做起来,得到顾客的认可,农产品的品质成为关键。

“小白杏、色买提杏,都是当地特别好的品种,可村里大都是树龄12年以上的老杏树,杏子存在个头小、饱满度不够的缺点,需要实施修枝‘去雄’促增产增收,提升品质。”工作队请来了科技服务队技术员对全村的杏树提质。

起初,村民们不太相信杏树能有啥变化。到了6月份,杏子陆续成熟时,看着品相好、产量高的杏子,大伙儿高兴极了。杏子不易储存,工作队又延伸了产业链,将其加工烘制成优质纯天然的绿色杏干。

很快,玉斯屯克亚巴格村的杏子和杏干成为农产品销售点的“明星”产品。西瓜、桃子、葡萄……不同季节卖不同的产品,让农产品销售点特别受欢迎。

因为薄利多销,服务周到,农产品品质好,农产品销售点的生意越来越好,阿瓦古丽也停下了家里的其他活,专心在农产品销售点摆摊做生意。每天天一亮就摆摊,直到天黑才收摊。工作队还帮她把电线接到农产品销售点附近,她把家里的冰柜搬了过去,经营饮料、雪糕等,又增加了一笔收入。

“平时能卖100多元,今天生意还不错,卖了近500元。”如今,昔日的贫困户阿瓦古丽已变身小老板,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



  • 上一篇:奋力谱写核心区建设新篇章 ——写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之际
  • 下一篇:爱心捐赠架起团结友谊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