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永飞
现实生活中,当你申请贷款、求职、升职、评优评先、出国、租房时,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单位会让你出具“信用报告”。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信用报告”已经成为每个人的“经济身份证”,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出具“信用报告”,必须依托中国人民银行建设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就数据库的建设情况,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副处长田芸。
谈起建设数据库的初衷,田芸坦言:“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赋予的‘推动社会信用制度及体系建设,规范和促进信贷征信业的健康发展’新职责,加快建设以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主要内容的征信体系。该数据库将企业和个人在全国信贷类机构的金融数据吸纳进来,供接入数据库的机构进行查询。自2006年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全国联网运行以来,查询信用记录,已经成为各家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首要环节和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有效避免了失信人同时从多家银行贷款的恶意行为,从而有效防范了金融风险。”
就新疆情况而言,截至今年7月末,数据库累计收录新疆1262万自然人和17.4万户企业的信用信息。“近年来,为了完善数据库的功能,我们做了‘四个扩大覆盖面’工作。”田芸说。
首先,扩大接入机构的覆盖面。随着经济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不断涌现。“这些机构既是金融信用信息的提供者,也是使用者,这样既增强了数据的丰富性,也提高了数据的实用价值。”田芸说。
其次,扩大信息种类覆盖面。田芸介绍说:“除了金融信用信息,我们已经将法院、公积金信用信息等纳入了数据库,目前正在逐步纳入水、电、暖等公共服务类信息,将来数据库提供的企业和自然人的信用信息会越来越全面,参考价值也越来越大。”
再次,扩大查询渠道覆盖面。“目前,我们在全疆已经布放56台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机,新疆人除了可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之外,还可以在全区22家商业银行网点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田芸说。
最后,扩大宣传覆盖面。田芸说:“每逢‘6·14信用记录关爱日’等时间节点,我们都会举办征信知识进团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还在大中小学建设诚信教育基地,不断扩大征信知识宣传覆盖面,在全社会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
目前,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在不断完善,提供的信用数据越来越全面,出具信用报告时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参考价值也越来越大。“未来的社会,不讲诚信的人将寸步难行。只有人人讲诚信,我们金融运行才会有更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才会更加安全和高效,社会也才会变得更加美好!愿人人都能成为讲诚信、有底线、有操守的人!”田芸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