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新疆新闻

阿克苏地区荒漠绿化报道:与风沙抗争感天动地

时间:2018-10-13

与风沙抗争感天动地

——阿克苏地区荒漠绿化报道(二)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王新红佟向东王玉召)阿克苏市,位于天山南麓,地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境内大多是戈壁荒漠,自然环境恶劣。在这里扩大绿化面积,投入大量人力、物资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需要一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伟力。

image.png

9月21日,游客在阿克苏地区温宿县一处生态园内采摘苹果。受益于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近年来,温宿县大力推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工作,累计完成造林16.2万亩,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记者李瑞摄

连续30多年战天斗地、与沙漠抗争、植树造林,所形成的“自力更生、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不仅成为阿克苏各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源泉,还成了阿克苏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法宝。

9月20日,走进柯柯牙,大片醉人的绿闯入记者眼帘。

林木郁郁葱葱,高的是挺拔的白杨,矮的是苹果、核桃、红枣和香梨。一张张满是丰收笑意的脸穿梭其中。

“绿色长城”“大漠绿屏”“大漠林海”……

凡到访柯柯牙,人们无不惊叹柯柯牙的绿,无不为这一典范性的荒漠绿化工程而点赞。

从栽下第一棵树到形成115.3万亩林海,阿克苏人用了整整32年。

不怕难,再苦再累都要干

32年前,柯柯牙沟壑纵横,草木稀疏,碱包隆起,沙丘绵亘。

每到季风来临,狂风夹带着黄沙,一夜就能摧毁数万亩农作物。更让人绝望的是,沙漠离城区只有6公里,还在以每年5米的速度不断逼近。

深受其害、深知其苦的阿克苏人,几经思考论证,毅然而果敢地向沙漠戈壁下了战书。

引水、平地、灌沟、治碱、植树……困难有千万条,有条件的,干;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干。

征服和改造自然,是身处恶劣自然环境中人的本能。

《温宿县志》记载,柯柯牙历史上曾尝试垦荒造林,但都没有成功,“年年植树年年荒,年年植树老地方”成了当时阿克苏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面对风沙,是忍,是逃,还是迎难而上?成了时任阿克苏地委一班人日思夜想的难题。

破题需要担当,更需要智慧和勇气。几经调研考察论证后,1985年,时任阿克苏地委书记的颉富平,作出了以阿克苏风沙主策源地柯柯牙为突破口,全力改变阿克苏荒漠化现状的决定。

1986年,柯柯牙荒漠绿化指挥部宣告成立。

今年已86岁的何俊英对32年前那场火药味十足的会议仍记忆犹新。时任柯柯牙绿化工程常务副总指挥的他提出一个方案——秋季在柯柯牙三毛以西区域种植3000亩防风林。参会的人当场就炸开了锅——

“这里是风口,一过深秋,西北风就挟着寒流长驱而入,树苗种下还等不及喘口气,就会被风吹倒吹干!”时任阿克苏地区林业处处长毕可显认为。

“我认为可以试一试。”时任阿克苏地区水利局河管处工程建设科科长闫长庚表态说。

观点相悖,讨论激烈。“那水,水的问题咋解决?”毕可显问。“没水可以引,水的问题闫长庚同志解决。”颉富平答。

“人呢,种树的人谁解决?”毕可显接着问。

“种树有群众,我们组织群众共同解决。”颉富平答。

“有水有人,就能干。”在实验林场当了30年场长的毕可显当场保证。

戈壁荒漠上、碱包沟壑中,水利、林业、交通等各方面力量汇聚成的柯柯牙荒漠绿化治理大军开始了目标一致的绿色行动。

引水、平地、灌沟、治碱,最终,阿克苏人在百般艰难中,植下了柯柯牙的第一棵树。

在百万植树大军汗水的滋润下,第一批试验性树苗奇迹般地成活了。

太阳西斜的柯柯牙荒原上,星星点点的绿开始成片地成片地扩展。

自此,柯柯牙之绿,成为生态之赞,生命之赞,中国之赞。

不退却,坚持种树赢来绿

自力更生、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是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留给世人的显性精神动力。

但参与过这一工程的人都知道,这份显性精神动力背后,阿克苏各族群众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了极致。

没有国家投资立项、没有水源,地势复杂、土地盐碱严重。想种活树,何其难?

千难万难,难不倒共产党人!困难面前,荒漠绿化先行者们没有表现出丝毫退却。

作为绿化排头兵的毕可显和几名技术员,索性把办公室搬到了工地上。在3000亩戈壁荒滩上,他们起早贪黑。累了在几根木棍支起的帆布帐篷里眯会儿眼,渴了饿了就着凉水嚼几口干馕。

在土旧落后的分析仪器上,他们对58个土壤剖面作着精细的理化分析。1987年春,一场意志较量的植树大会战拉开了。

从树栽下的第一天起,阿克苏地区三北防护林管理站原站长依马木·买买提和站里的3名技术员就像纺织机上的梭子,在柯柯牙绿化工地上来回穿梭。

“我们真的是把每一棵树都数了好几遍,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棵也不能病,一棵也不能死。”依马木·买买提说,“如果树在我手上死了,我就辜负了成千上万参加义务植树的阿克苏人。”

6月,87.3%的树活了下来,成活率超过国家标准2.3%。

这一消息传出犹如一剂强心针,注入了因多次栽树失败而有了极强畏难情绪的当地百姓心里,很多参与栽树的人流下了热泪。

“树要种好”“功成不必在我”——上至阿克苏地委领导下至普通百姓树立了一个共同而坚定的信念。

“那时候,柯柯牙没有立项,没有钱,阿克苏举全社会之力,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人的出人。工程从地委、行署的决策部署,到各族群众自觉自发参与,变成人民改造自然的精神自觉。”何俊英说。

每年春秋时节,机关干部、工人、驻军部队、学生等社会各界都会踏着晨雾走进柯柯牙义务植树,在这千万年间都是一片灰土色的荒原上,他们没有身份和民族的分界,只有一个共同的角色:种树人!

“88323”是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对树坑设定的标准。阿克苏地区林业局柯柯牙林管站高级工程师张志军解释说:“坑的口径80厘米、坑的深度80厘米,有机肥层厚30厘米,上面再垫20厘米熟土,然后再把树木的根系种植区定在30厘米的位置。”

为了这个标准,多少人为种树,手上磨出了血泡,嘴干裂出了血痕!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没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没有舍我其谁的担当,柯柯牙的绿色之路无法走下去。

不止步,续写生态新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真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地位。以柯柯牙为起点的阿克苏荒漠绿化工程迎来了崭新的时代。

2015年,赓续柯柯牙精神的阿克苏河和渭干河“两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启动。

和当年的柯柯牙相比,在这“两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中需要面对的自然条件更加恶劣。

然而,尝到了绿色甜头的阿克苏人决心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中找平衡。

9月22日,记者在阿克苏河西大桥西岸看到,前些年遍布阿克苏河两岸的上千家小作坊都搬离了。托什干河蜿蜒流过阿合雅镇,汇入阿克苏河,河边绿意葱茏,野鸭浅游。

“几年前这里根本待不成。坐在车里睡觉,都不用睁眼,只要闻到刺鼻的味道,就知道是经过这儿了!”住在这里的红枣种植大户高万辉说。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就是幸福。2017年,阿克苏地区污染减排综合成绩排名全疆前列,全年空气优良天数159天,优良率达43.7%,与2016年同比上升11.2个百分点。

9月24日,正值中秋佳节,阿克苏多浪河国家级湿地公园里,游人惬意,水鸟怡然。

这是南疆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从今年6月开园以来,游客人数逐日递增,从开始的每天500人次到高峰期日接待游客1万人次。

“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使城市内部的水系、绿地同城市外围河湖、森林、耕地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为阿克苏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边是仅土地出让金就高达十几亿元的房地产项目,一边是需要投入7亿元的森林公园项目,如何选择?

“要给市民留下生态休闲空间!”2017年8月,地委领导班子作出决定,与原先开发商协商解除了协议。在这块距离阿克苏城区正北3公里的黄金宝地上,一棵棵来自全球各地不同种类的树木正在落地生根,形成了一个茂密的森林公园。原本消失多年的野生动物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

开拓者的脚步从不会止步。如今,在距阿克苏市约40公里的空台里克区域,又一场百万亩规模的荒漠治理行动已拉开序幕。它将继续传承柯柯牙荒漠绿化精神,为阿克苏继续描绘生态文明新画卷!

评论

一代接着一代干

□本报评论员

在连续32年与荒漠抗争、大力植绿过程中,阿克苏人民自力更生、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感天也动地,已深入阿克苏人灵魂深处,形成一种探索生态文明、追求幸福生活的观念和理念。

不论做什么,不能没有精神。精神是人们实现目标、干成事不可或缺的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塞罕坝林场、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还林、阿克苏荒漠绿化这些案例来看,只要朝着正确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生态系统是可以修复的。”这之中的“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就饱含着一种长期持续与坚韧的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必将半途而废,最终一事无成。

32年前,阿克苏在国家没有投资和立项的情况下,开始建设柯柯牙绿化工程。32年间,先后组织390万人次,进行59次艰苦卓绝的绿化造林大会战,彻底改变了柯柯牙的原始地貌,并逐步向更广的范围延伸,形成了一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美化环境、造福于民的“绿色长城”。

绿色还在向荒原挺进。阿克苏荒漠绿化这个伟大工程至今仍在继续,它让栽种的经济林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它探索出一种荒漠绿化的新模式,不仅有生态效益,还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有宝贵的精神价值。

柯柯牙绿色丰碑,是长期一点点筑垒起来的。阿克苏人多年来百折不挠,用汗水和智慧抵抗风沙侵袭,创造人进沙退奇迹,让沙漠从危害变为机遇,成为富民乐业的美好家园;人类伟力让柯柯牙、让阿克苏披上绿色,在茫茫大漠绘就一幅幅水韵灵动的绿水青山图。阿克苏人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壮歌。

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清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绿水青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代的植树人,正在为子孙后代的幸福而努力着。

扎根戈壁建设林果盛苑,征服大漠绿化美好家园。这既是阿克苏人民32年的真实写照,也是推动阿克苏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阿克苏地区荒漠绿化,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 上一篇:《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在新疆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 下一篇:我区“健康扶贫”助力群众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