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新疆新闻

信念之花绽放浩瀚林海

时间:2018-10-16

信念之花绽放浩瀚林海

——阿克苏柯柯牙荒漠绿化纪实(五)

10月14日,阿克苏市民在环境优美的多浪河公园晨练。昔日黄沙漫天的阿克苏市已成为碧波荡漾的国家森林城市。新疆日报韩亮摄

秋风拂过阿克苏大地。放眼望去,绿涛泛金,柯柯牙连绵不绝的林区渐变成璀璨的黄色。落叶飘飘洒洒而下,铺在田地里、道路上,让这片正在丰收的土地金碧辉煌。明年春天,亿万新芽将重新萌发,流波叠翠,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当地每个人都受惠于阿克苏荒漠绿化的物质成果,更源源不断地从这一过程中汲取着强大精神力量。正是通过柯柯牙的洗礼,呵护环境、保护生态正在成为当地各族群众的自觉行动。

32年,不仅戈壁荒原上广植新绿,阿克苏各族群众的心里,更有了一片烟波浩淼的林海。

□新疆日报记者/刘东莱隋云雁张海峰

和工程一起浇铸的发展理念

32年的阿克苏荒漠绿化进程,清晰地勾勒出建设者们的精神群像:百折不挠的毅力、靶向准确的判断、舍我其谁的担当。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就已经形成。这16字精神,实际上是从破解难题中浇铸而成的。当时的柯柯牙绿化工程,没有任何资金和项目支持;历史上屡次植树屡次失败的经历,使当地各族群众对在柯柯牙区域植树,有着极强的畏难情绪和很深的挫败感。

当时的阿克苏经济落后,发展方式单一,人们都想着如何种地,林业被认为是从属于农业的。即便是在正常环境下种的树,成材也需要很多年,更何况条件如此恶劣的柯柯牙。树不易活,即便活了,种树的人也享受不到。对当时阿克苏地区的领导班子而言,更不会成为他们的政绩。

然而这件事必须要做!1986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已经激荡神州。在生态环境脆弱的阿克苏地区,如何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富于洞见的共产党人作出了准确判断。

改革,必然破除藩篱;创新,必然打破常规。没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力和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这条路走不下去。“无论多难也得上!”柯柯牙绿化工程的开创者,时任阿克苏地委书记颉富平现已年过八旬,但仍然精神矍铄,“天蓝、地绿、水清,是阿克苏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从那时候起就是如此。”

机器轰鸣喧嚣,人群挥汗如雨。扩建水渠、开沟平地、灌水压碱……那个时代人们可以想到的各种技术方法全被用在荒原上。飞扬的尘土下,大地刚硬的灰色肌肤被切开,一道道深沟散发出灼人热气。这样的沟如今只剩一条,人们将其保存下来,让后来者能依稀感受当年的场景。

之所以说“依稀”,是因为茂盛的植被已经掩盖了这条深十几米、长数百米的黄色深沟。站在沟前,依然能感觉到当年创业的艰辛。32年前的柯柯牙荒原上,人们汇聚到这里只有一个角色:植树者!

“那时阿克苏举全社会之力,大家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这项工程从地委行署的决策部署,到各族群众自觉自发参与,变成一种精神自觉。”已故柯柯牙一期工程常务副总指挥何俊英曾说,“柯柯牙绿化工程是借了改革开放的东风,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广泛发动群众才做起来的,它是党和人民的胜利!”

在良好组织和科学管护下,1987年,人们看到了绿油油的树苗在热风中生长。1988年,参与植树的单位都收到了一个果篮。虽然不多,果实不大,但那是他们自己亲手在柯柯牙种下的枣树结出的果子。这些甘甜的红枣,彻底击碎了很多人心中“柯柯牙不可能种树”的断言。

32年来,围绕阿克苏荒漠绿化工程开了无数个会议,七任领导班子从来都不是谈论“做不做”,而是始终研究在现有条件下“怎么做”的问题。“政贵有恒!”现任阿克苏地委书记窦万贵这样总结。

“没有持之以恒的苦干,就不会有今天的一片绿荫。只有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依靠群众,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窦万贵说。

一棵树连着一棵树,一步一个脚印,在柯柯牙的接力奋斗中,党中央治疆方略不断在阿克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百姓有了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和苗木一起发芽的团结深情

每天,麦麦提依明·阿木提都会到林子里“巡视”,他甚至要仔细观察每棵树的纹路。这位柯柯牙林管站的老职工对这片林子有着异乎寻常的爱。

建设初期一周回一趟家,出门时背一袋干馕。吃饭时,把馕扔到渠里的泥水中泡软再吃。天天在沙尘里这么滚,麦麦提依明成了土人。“有一天下午我媳妇来送饭,我正在渠边放水,她竟问我‘你看见麦麦提依明了吗?’我用泥水擦了把脸,她才发现是我。现在都是自动化管理,我每天穿得干干净净来上班,回家皮鞋还是亮亮的。”

“1987年我来到这儿,管理树木,春、夏、秋这3个季节,没有一天不是从天亮忙到天黑。”麦麦提依明说,“管区就是我的家,每棵树都是我的孩子。树有多大,我的孩子就有多大,今年,他们31岁了!”

柯柯牙的绿荫掩映着无数人的喜怒哀乐。这片浩瀚林海像一位坚韧的母亲,让每个孩子在膝下得到超凡的磨练、成长,然后将他们温柔地揽入怀中。

中秋节傍晚,莫合塔尔·吐尔地带着妻子儿女来到了赵武忠家,一场丰盛的中秋家宴等着他们。“他是我最信任、最亲的人!”赵武忠说。

2001年,从四川投亲而来的赵武忠,来到温宿县木本粮油林场的荒滩上,承包了一片果园。他豁出去了,借了亲友的钱,把全部家当都投了进去。

“当时他在这里没朋友,我呢刚好懂一点儿普通话,我们就认识了。”莫合塔尔比记者更能听懂赵武忠浓浓的川音。“2002年,一场冰雹加大风,我的林子在防风林里面,没事。他的在戈壁滩上,半边树皮全都没有了。完了,白干了!”

几天后,赵武忠开始收拾行装。“老哥,我娃娃小,这打击太大,也没钱了,我回四川去。”赵武忠的话让莫合塔尔寝食难安,回家后和妻子说了这事。“我媳妇儿让我看着办。”想了一晚上后,莫合塔尔敲响了赵武忠家的门。

“兄弟,这是两万块钱。”莫合塔尔把一个纸袋塞到赵武忠手里,“种果树,熬出来就好了,咱们一起干,你信哥一回,再试试!”

“刚开始我不懂树,老哥教我,他爱琢磨技术,但看不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我就和他一起看书。”赵武忠说,“后来慢慢地我懂得越来越多,就开始给老哥讲。现在我们两家种树上有什么大事儿,都一起作决定!”

16年过去了。如今赵武忠年收入20万元以上,在阿克苏市有了两套房子。这位巴蜀农民同他的树一起,在中国西部的阿克苏深深扎下了根。

多年来,阿克苏荒漠绿化工程都有各族群众共同参与,一起不断为边疆绿化作贡献。大家目标一致:齐心协力让生活更加美好。而感情在共同奋斗中不断巩固加深。“对呵护自己亲手创造的家园,所有人都有强烈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这成为阿克苏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基础!”阿克苏市市长吾拉木江·热依木说。

和绿色一起流淌的生态道德

“现在假设我们家所有财产一夜之间全没了。给我3年时间,照样能起来!”在硕果满枝的苹果树下,甘永伟微笑着,右手在空中霸气地一挥,眼神自信而坚定。“说到底,柯柯牙给了我们什么?给了一句话:人,只要想干,并坚持去干,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儿!”

1989年,甘永伟的父亲甘生湖带着妻子和3个儿子,卖了全部家当,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来到柯柯牙。甘家承包了60多亩地,开始喝着渗坑水种树。甘永伟回忆说:“苦啊,真苦,不是一般的苦!”

1991年,带来的钱全部用完了,树还没挂果,甘家进入了最难的时期。“树上不结,地上不长!”甘永伟和父兄一起把家里每块地都筛了个遍,最后找了一块含碱相对小的地。

他们在这块地里种了些菜,三兄弟每天蹬着三轮车去城里卖菜,然后换点面粉清油。就这样一边苦捱一边研究地里能种什么。几年后种了西瓜,西瓜长得好,一下子把生活撑住了。

“1997年,树上挂果,到1999年,我们把之前10年的成本全部收回来了!2000年,我们开起了阿克苏市第一家农家乐,就在这儿,我们自己的园子里。如今一年光这里就有六七十万元收入,我们还有别的产业。可林子我们不卖!”甘永伟突然停住,问记者,“你觉得柯柯牙是什么?”

“命!是我们的命!”看记者没反应过来,甘永伟说,“我们拿命种出的这片林子,我们要像护命一样护它!全阿克苏人在柯柯牙一干就是几十年,否则哪来这么大面积的林子,都是人一年一年干出来的。不独我们家,这儿所有人,把环境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32年栉风沐雨,每个阿克苏人都深刻体会着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更珍惜其来之不易。城市的整洁毋庸多说,10天采访过程中,记者在众多乡村穿行,竟然很少看到丢弃的垃圾,每个村庄都十分整洁,每个庭院都宽敞明亮。

在温宿县柯柯牙镇,有一片山区草场是避暑的好去处。镇里在必经之路上设了一个卡口,不为收费,而是将每辆车上的饮料瓶等物品清理登记。“上山时有多少瓶子和塑料袋,下山时就得带多少下来。”柯柯牙镇镇长艾散·阿卜杜热合曼说,“不光我们,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方也是如此。我们的山水,我们要爱护!”

“我们的山水,我们要爱护!”这其中真情,唯经历者方知。不独阿克苏,千百年来,绿洲草原与戈壁沙漠的消长,始终是新疆广袤土地上的壮阔大剧,从昆仑山畔到额尔齐斯河边,荒漠绿化行动从未停止。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理念如巨潮层叠,在时间和空间上席卷整个中国。生态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并在此基础上催生着全民推崇的绿色生活方式。荒原上,森林有界,民心中,信念无疆!新时代的征程开启之际,柯柯牙模式和柯柯牙精神,必将跨越天山,为生成华夏大地的苍翠绿色贡献更加强劲的力量!

  • 上一篇:特色林果提质增效精准扶贫开花结果
  • 下一篇: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举办残疾人实用技能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