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报记者/刘东莱刘静
10月21日,温泉县郊的冷水鱼良种繁育中心,几十个池子里清流澄澈,各类冷水种鱼怡然自得地游动着。从1998年的第一次投放开始,白鲑属鱼类在赛里木湖安下家来,20年后,赛湖渔业旗下的温泉冷水鱼良种繁育中心,白鲑属鱼类繁育在规模、基础设施、技术力量等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以赛湖渔业为代表,持续创新令新疆特色冷水鱼产业不断破除藩篱,由弱至强。
自主研发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上世纪90年代,经过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的论证,在自治区水产局的大力支持下,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将赛里木湖作为天然渔场,发展以高白鲑、凹目白鲑为主的冷水鱼产业。
然而由于没有技术,一开始就受制于人。“最早一批鱼卵是自治区水产局从国外买回来的,成活率很低。”10月21日,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总工程师蔡林钢说。
新疆赛湖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工程师侯玉军对此深有感触:“前些年我们的规模能发展多大,完全取决于国外企业能给多少鱼卵。”
通过自主创新破除发展瓶颈,成为新疆冷水鱼养殖的当务之急。在自治区水产局的支持下,赛湖渔业、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通力合作,不断扩大科研队伍。
“为了高白鲑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我们经常在显微镜前一盯就是五六个小时。”侯玉军说。2009年,高白鲑人工繁育技术逐渐成熟,受精率、孵化率大幅上升。“我们以前也就能买到几百万粒卵,”侯玉军说,“可现在我们年孵化鱼卵上亿粒,从国外引进一些鱼卵只是做品种改良用。”
从鱼卵开始,关键环节的技术难题在最近几年被一一攻克。卤虫孵化技术让孵化的幼鱼有优质的饵料,冷水鱼发塘技术让育苗速度大大加快……
“以前在车间育苗,高白鲑3个月仅长2厘米,现在放到池塘里,1个月就可长到4厘米,每年可培育5厘米左右的高白鲑稚鱼3000万尾。”侯玉军说,同时我们对赛里木湖的湖情有详细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在最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放流,大大提高了鱼苗的成活率。
一系列科研创新在让赛湖渔业获得实用新型专利5项和国家发明专利3项的同时,也使得高白鲑成活率从1%上升到70%,鱼卵人工受精率从40%上升到95%,成鱼年产量从二三十吨增加到四五百吨。赛湖渔业走上了自主发展的快速道路。
稳步发展打造冷水鱼产业体系
“国家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保种繁育基地”、自治区级“高白鲑良种场”、自治区级“冷水鱼人工繁育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自治区级“水产养殖示范场”……一连串牌子挂在温泉冷水鱼良种繁育中心的大门前。
自主发展让企业有了活力,更加重视科技创新。2014年,赛湖渔业和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大连海洋大学、中国水科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聘请渔业专家到公司参与科研开发,为冷水鱼相关产业提供了复合型人才和高新技术支持。
如今,赛湖渔业已形成高白鲑孵化鱼苗、放流捕捞、加工、餐饮等完整产业链。“赛湖渔业是全国最早形成白鲑属鱼类规模化生产体系的企业,目前养殖规模、水平和效益都是全国第一。”蔡林钢说,“同时我们已开始向青海、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输出技术。”
赛湖渔业还在温泉县建成了新疆首座、也是目前疆内唯一具有出口欧盟资质的冷水鱼加工厂,培育的高白鲑产品除运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还销往欧盟国家。
2016年,温泉县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该县髙白鲑、凹目白鲑、齐尔白鲑等三种冷水鱼产品被批准为安全示范区出口品种,高白鲑完成了由进口到出口的转变。
生态红利奠定冷水鱼产业基础
冷水鱼对水质要求异常严格,稍有浑浊便会死亡。冷水鱼良种繁育中心落户温泉县,源于这里极佳的生态环境。
温泉县位于阿拉套山与别珍套山之间,这里冰川融水、山溪水、泉水密布,水质纯净,且水温恒定,相同月份下和赛里木湖水温相差不超过2℃。
“公司在选择冷水鱼繁育基地时考察了七八个地方,最终选择了水质条件最好的温泉县。”赛湖渔业总经理马壮说。
冷水资源优势明显,也是温泉县多年来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县”的成果。冰川、森林、草原、草甸孕育了温泉县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就连对环境最挑剔的“生物活化石”——新疆北鲵,也能在这里找到栖息的乐园。2012年,温泉县被列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
“不只是温泉,整个新疆的自然禀赋都非常好,新疆河流大部分发源于高山冰雪融水,水质清澈,温度低,为冷水鱼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蔡林钢说,“如今全疆上下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为我区冷水鱼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