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中,我区各地依靠发展产业扶持一批农牧民脱贫,其中一些地方依靠自身优势,发展特色渔业,带动当地贫困农牧民脱贫。
福海:“旅游+渔业”助力脱贫
10月22日清晨,批发商张海江早早来到福海县瑞雪渔业生态旅游度假村,他要将刚出水的冷水鱼运往县城的鱼馆。早些时候,渔民王保珠和工友已登上小船,把前一晚放下的渔网收起,将鲜活的冷水鱼捕捞上来。
“现在每天能打2吨冷水鱼,打得多,我们年底的分红也多。”王保珠说。
“2010年我从河南老家来福海打工,在渔业基地找了份工作,一个月有4000元的收入。4年后我入了股,每年可以拿到分红。”王保珠笑呵呵地说。
如今,在瑞雪渔业生态旅游度假村,像王保珠一样有稳定工作的还有70多人,他们中有贫困户也有残疾人。
特色渔业成为福海县最具潜力的特色产业。福海县加速推动“旅游+渔业”融合发展,从而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实效。目前,全县从事渔业生产的有1200余人,间接带动200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群众占1/5。
博湖:贫困户脱贫有依托
10月23日中午,博湖县老虎滩蟹园负责人王志刚正用网兜捕捞螃蟹。
王志刚说:“去年6月,我投放了蟹苗,现在,螃蟹小的有150克,大的可达300克。”
今年8月,王志刚的螃蟹开始上市,除销往库尔勒市和乌鲁木齐市外,还远销到北京、上海、浙江、重庆等地,纯收入达100多万元。
如今,王志刚还在蟹园里开起了农家乐。先富起来的他还带动周边渔民一起致富。今年螃蟹捕捞季,他雇了本地25名农村富余劳动力,3个月时间每人收入达15000元,他的农家乐还招收了6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
近年来,博湖县把渔业养殖、捕捞和生态旅游相结合,使博斯腾湖生态旅游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在政府的引导下,渔业养殖合作社、农家乐等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实现贫困户发展有依托、致富有门路。
昌吉市:拓宽脱贫增收路径
10月20日,昌吉市六工镇下三工村养殖户成亮在销售完养殖的最后一批虾后,开始给鱼塘放水、撒石灰,进行消毒和整修,为来年的养殖做好准备。今年,他承包了10个鱼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从6年前的2个鱼塘发展到现在的10个鱼塘,成亮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已经走上了昌吉、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哈密等地市民的餐桌。只要有人向成亮请教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他都会毫无保留地教授指导。他希望通过养殖南美白对虾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同时形成产业,把市场做得更大。
今年,昌吉市着力打造渔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市休闲渔业经营单位达32家,个体经营渔业达100多家,渔业合作组织达22家,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个,带动数千人稳定就业,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路径。
(本报记者张婷、巴州记者站周海霞,通讯员刘华、杨晓东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