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晨
安徽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创新援助皮山县工作方式,全力推动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了万户贫困家庭“一户一就业”,力促全县51个村11413户、43925人实现脱贫。
转移就业:让日常生活忙起来
10月28日下午,在安徽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务工的村民吾姆穆海贝拜·努尔麦麦提、艾比卜拉·麦麦提明夫妇和家乡的父母进行了视频通话。“爸爸、妈妈,公司为我们的生活考虑得很周到,我们每天都很忙碌、很充实,你们就放心吧。”吾姆穆海贝拜的父亲努尔麦麦提·库尔巴尼听到后说:“你们一定要好好工作,不要辜负大家对你们的期望啊……”
吾姆穆海贝拜、艾比卜拉夫妇是木奎拉乡阔纳巴扎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5月28日,他们来到华孚色纺公司工作。3个月的试用期,吾姆穆海贝拜的月工资是1800元,转正后每月平均工资是4000多元,如今她已经是一名熟练的操作工。艾比卜拉和其他三名厨师一起负责200多名新疆员工的餐饮,每月工资3000多元。
今年古尔邦节,吾姆穆海贝拜、艾比卜拉夫妇回家时交给父亲6万元。“4万元还了外债,剩下的钱修了棚圈。现在党的政策多好,他们一年的收入就能脱贫。”努尔麦麦提感慨地说。
去年4月,安徽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启动“和田千人赴皖务工计划”,协调安徽各地用工企业对接皮山县,多批次输出皮山农民赴皖务工。目前,3111名皮山青年在合肥、淮北等9个市的15家企业务工,有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产业扶贫:让“造血”功能强起来
坐落在皮山县安徽工业园的和田海螺型材有限责任公司,员工们在生产线旁熟练地进行着每一道工序的操作,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
“在这里就业,每个月能领到4000元的工资,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藏桂乡库木博依村的贫困户阿卜杜拉克热木·麦麦提说。
在工业园区,有很多像阿卜杜拉克热木一样的年轻人来到这里,参加培训后,从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
皮山县安徽工业园区于2011年启动建设,目前已累计投入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5亿元,其中安徽援建资金2.1亿元。
安徽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将园区打造成企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主载体、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脱贫的集聚地、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平台、促农精准脱贫的新阵地。积极鼓励安徽优势企业赴皮山投资兴业,重点发展纺织服装、建筑建材、商贸物流、旅游等产业,建成年产2万吨海螺型材项目,引进上海品沃核桃深加工项目、尚亿服饰、诺恒服饰、润天河服饰、鑫皖和服装、西域美农等落户皮山,吸纳近万名当地群众就业。
易地扶贫搬迁:让日子美起来
在距离皮山县城10公里的地方,由安徽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投资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皖和新村,已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在这里,住宅楼、幼儿园、集贸市场一应俱全。
“去年12月,我家就从山区的桑株镇阿亚格波斯卡村搬过来,住上了这80平方米的新居。我在附近的皮山县方圆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养殖场上班,每个月可以领到3000元的工资。”村民阿不力米提·努热高兴地说。
从木奎拉、乔达等9个乡镇搬进皖和新村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97户、2890人。
“这些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000多名劳动力,其中700多人在附近的皮山县之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皮山县方圆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上班。”皖和新村党支部书记杨敬说,“不少村民把棚圈、设施大棚流转给了这两家公司,每家每年可获得流转费2300元。把棚圈、设施大棚流转出去的村民,经过集体培训,有的在县城做生意,有的在饭馆打工。”
安徽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投入援疆资金2.8亿元,大力推进皖和新村、金徽小镇两个易地扶贫搬迁点规划建设,实现了1816户、8100余名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