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后排右二)在村民家走访。
天山网讯(记者马少宾摄影报道)“亚贝希村要真正实现脱贫,就要有一定的产业做支撑,增强造血能力。”11月19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驻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前进镇亚贝希村第一书记张鑫说。
最近,亚贝希村的卫星工厂——产医用被服厂正在加紧安装调试设备,下月初就可投产,届时至少可提供就业岗位60个,助力亚贝希村人增收脱贫。
自年初张鑫来到亚贝希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聚焦总目标,不断建强基层党组织,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一系列增收脱贫举措,走出一条发展产业稳定带动亚贝希村村民脱贫的道路。
建强党组织当好脱贫攻坚“领头雁”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村党支部的作用发挥好了,才能像吸铁石一样把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才能有力推动各项政策落实,才能为民办好事实事,才能因地制宜找到富民强村的路子。”熟悉党建工作的张鑫深知建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
驻村伊始,他就结合亚贝希村党支部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主题党日、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通过落实各项制度,促使村党支部规范化运行。
张鑫探索组建“1+2+2”扶贫专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以第一书记为“1”,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统领;工作队队员、高校扶贫专干为“2”,形成扶贫专属力量;吸纳村“两委”班子成员2名,夯实扶贫基础力量,形成决策、执行、落实良性互动的脱贫攻坚专班,确保村级脱贫攻坚规划、计划、实施能够既接“天线”又接“地气”。
他又制定“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党员“三帮三带”实施方案,工作队员与村里的党员、干部“结对子”,工作上帮带提升落实力、作风上帮带提升执行力、生活上帮带养成新风貌。
张鑫决定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先做好精神扶贫。
开展实用技能培训、设立以积分换物品的“爱心超市”……一系列举措,极大地激发了村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在今年纪念建党97周年的“七一”主题党日活动上,亚贝希村的老党员吐逊 ·肉孜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村干部越来越有样子了。”
“张鑫帮带出真招、见实效,村干部进步很快,工作效率比以前提高了很多。”亚贝希村党支部书记吐尔洪 ·依敏说,通过张鑫的努力,亚贝希村的各支力量整合起来了,脱贫攻坚成为所有人的行动自觉。
“作为脱贫攻坚的领头雁,村党支部懂得如何脱贫,才能带领贫困户实现真脱贫;村党支部懂得如何致富,才能带领村民一起奔小康。”张鑫说。
巧打“增收牌”产业支撑让脱贫见实效
亚贝希村作为自治区深度贫困村,全村288户村民中就有123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后,张鑫精准施策,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脱贫模式,打出了亚贝希村“管好一片林、种好一篮菜、养好一群畜、输好一批人、建好一个厂、分好一份红”的“增收牌”。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村党支部一定要当好‘火车头’,党员一定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张鑫说。
今年,亚贝希村锐峰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首次大田种植的37亩茄子喜获丰收,收入达25万元,带动51户贫困户每户增收4000元左右。
这不仅让合作社负责人吐尔逊 ·马木提信心大增,也让张鑫对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并转向大棚种植有了信心。
“作为党员,第一年带领大家种植蔬菜取得了成功,这离不开村党支部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明年我们要扩大种植规模,争取带领更多贫困户早日脱贫。”吐尔逊 ·马木提说。
由村里的党员、养殖大户穆萨 ·阿卜杜热依木牵头组建的养殖合作社今年育肥牛的效益也不错,如今已经给50户以扶贫牛入股的贫困户每户分红1000元。
看着其他党员牵头的产业项目已经带领贫困户迈出了坚实的步伐,43岁的党员吐荪古丽 ·达吾提急得每天都到她负责的村卫星工厂——产医用被服厂催促设备安装调试的进度。
吐荪古丽 ·达吾提很好强,曾当过亚贝希村村干部,目前经营着自己的缝纫店。年初,张鑫找她谈话,让她真正意识到了“一个人富不算富,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才算富”的道理。
“我们打出了发展产业带动村民脱贫的‘增收牌’,党员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张鑫信心满满地说,“管好一片林、种好一篮菜、养好一群畜、输好一批人、建好一个厂、分好一分红是我们村脱贫攻坚的好路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已经有了成效。”
太阳能路灯亮起来了,柏油路通到了家门口,水渠引来了清凉的河水、便民服务中心建起来了……
“张鑫让我们的村干部变了样,帮着我们找增收致富的路子,让村子里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打心眼里感激他。”亚贝希村的老党员亚森 ·阿尤普一句话道出了全村人的心声。
“一年来,亚贝希村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怀。”张鑫说,带领亚贝希村脱贫致富任重而道远,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开拓新路子,不仅要让村民们口袋鼓起来,更要脑袋“富起来”,才能对得起组织和群众的信任。
张鑫(前排左四)和村里的党员们参加活动。
张鑫在村里帮助村民拉运饲草。
张鑫(右二)在亚贝希村的茄子地。
张鑫(中间)和村干部们看望慰问村里的“四老”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