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中)安排日常工作。
天山网讯(记者赵军通讯员楼谦摄影报道)休闲广场设施齐全,老年活动中心节目丰富,是孩子、老人的乐园;幼儿园和小学教学楼拔地而起,承载着大家的美好希望……
11月25日,特克斯县喀拉托海镇也什克勒克村宁静、祥和。这个乡村的华丽蜕变离不开伊犁州民政局驻村工作队的辛勤耕耘。
也什克勒克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胡玲到村后,确立“转变从思想开始,改变从脚下进行”的治村理念,通过“统、扶、育”三步走,带领村民在2017年脱贫,踏上致富路,共同奔小康。
正在忙碌的绣娘。
“统”聚合力党建引路促提升
AB岗、“党员干部先锋榜”“党员示范户”“致富带头户”……
这是胡玲和工作队队员制定的“党建工作套餐”。
“胡书记坚持党建统领聚合力,推行‘一支部五中心’工作机制,提高了工作效率,转变了工作作风,推动了各方面发展。”村党支部书记吐尔逊别克 ·别力克别克介绍。
AB岗的设立,是依据个人能力、专业特长,将工作队队员与村干部统筹配置,指导帮带做好村级基础工作;“党员干部先锋榜”的推出,是依托村级各支力量,将各岗位职责落实情况与月绩效考核挂钩,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这两项举措效果非常好。”吐尔逊别克 ·别力克别克点赞道,“这样一来,村干部背后有依靠,工作有方向,能力有提高,荣誉有增加,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党员示范户”“致富带头户”的影响立竿见影,点燃了党员和村民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获得感,红色“引擎”助推脱贫攻坚。
“统筹、合力是我们村如期脱贫的关键所在。”吐尔逊别克 ·别力克别克说,“在胡书记统筹带动下,村‘两委’号召力强了,干群的精气神凝聚在一起,村级力量比着干,无职党员、村民代表争当致富带头人,群众忙着去脱贫致富。”
驻村一年,这个自治区深度贫困村摘掉“贫困帽”,317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迈入崭新的生活。
村民巴燕 ·雨三(右一)高兴地领取产业扶贫分红。
“扶”抓带动导向引领促转变
“过去我们家穷,成天不知道干啥,到处闲逛、聊天、打台球,等着政府救济。”追忆往事,好逊 ·阿布德海的心依然隐隐作痛。
这种浑浑噩噩的生活因为胡玲和工作队队员的到来戛然而止。
“一家就业,全家脱贫”的道理,胡玲、村干部等反复讲,极力转变村民“等靠要”的思想。
既要苦口婆心,又要切实可行。于是,他们想方设法创造学习条件,帮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用双手改善家庭生活。
从此,好逊 ·阿布德海的生活阳光明媚,世界海阔天空。
“我和儿子去年打工挣了4万多元,便买了一批牛羊来养殖,这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好逊 ·阿布德海难掩喜悦,“今年我和妻子放牧,儿子继续打工,全家收入6万多元。现在,羊有200多只、牛有7头,这又是一笔钱。”
从贫困户蜕变为致富带头人,好逊 ·阿布德海感谢胡玲和工作队队员。“他们帮助我们转变观念,依靠自己脱贫致富。”
两年来,“就近就业代表”“致富能手”等各类“好村民”层出不穷,人人学典型,人人争先进;烹饪、维修、刺绣等专业人才又是挣钱,又是充电,忙得不亦乐乎……
“以扶志、扶智带脱贫,用转观念促发展”,胡玲精准施策结出硕果。村人均收入由2016年的8757元增至2018年的13857元,集体收入由2016年的7万元增至2018年的34万元。
看着羊儿长得膘肥体壮,致富带头人好逊 ·阿布德海非常开心。
“育”谋长远产业引擎促脱贫
“两年的时间,村里的发展变化胜过以前的20年。”72岁的阿布德尔热依木 ·库赛因打开话匣子,“休闲广场、老年活动中心是孩子和老人最爱去的地方,牛羊依规管理、巷道干净整洁,村子不仅白天‘靓’,晚上也‘亮’……”
他说,这一切都要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感谢胡书记为村里的长远发展用心用力用情。
为了让村民脱真贫、真脱贫,胡玲和工作队队员结合本村资源优势,带领村级力量,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编制村旅游发展和美丽乡村规划,积极培育产业,打牢脱贫底子。
“我们将167户560人的产业扶贫资金计168万元,投入到村5个经济合作体,每年按10%分红,确保扶贫资金保值增值。”胡玲说。
同时,他们引领70%的家庭发展庭院经济,公开竞拍租赁草场、饲草料地,投建运营刺绣工厂,发展村旅游经济,不断巩固脱贫成果。
两年来,胡玲争取落地项目资金6000多万元,硬化近7公里的37条巷道,新修U型渠10公里、泄洪渠3条,安装铁艺围栏1.5万多米、太阳能路灯100盏……
如今,也什克勒克村旧貌换新颜,人心向善向上,成为村民思想观念、村容村貌“双颜值”提升的美丽乡村。
也什克勒克村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