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县已成功举办12届乌伦古湖冬捕文化旅游节,形成了独特的冬捕文化。
阿勒泰地区着力打造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
2017年5月,可可托海地质公园成为新疆首家世界地质公园。2018年1月—10月,可可托海景区接待游客76.5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7.73亿元。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喀纳斯是“大美新疆”的一张亮丽名片。
改革开放前,阿勒泰县阿苇滩公社牧业生产第一队牧民收听“北京的声音”。
改革开放前,阿勒泰县克朗河西岸的阿苇滩人民公社牧民新村。
上世纪80年代的阿勒泰机场。
1984年,阿勒泰市的商业大楼。
□制图/新疆日报视觉中心张永
吉木乃口岸1997年11月正式开放,是我国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三国进行国际贸易最便捷的通道。
位于哈巴河县的阿舍勒铜矿已成为自治区乃至全国的知名矿山,是国家级绿色矿山单位、工业旅游示范点、3A级旅游景区。
福海县齐干吉迭龙源社区牧民定居点。据了解,国家规划游牧民定居项目自2009年启动后,阿勒泰地区已有25965户游牧民实现定居。
2018年1月10日,阿勒泰机场开通首条疆外直飞航线——西安至阿勒泰航线。阿勒泰机场目前有多条国内和疆内航线。根据规划,阿勒泰地区设置8个通用机场、3个支线机场、26个飞机起降点。
2017年6月10日,旅客乘坐由阿勒泰开往阿克苏的列车出行。当日,北屯至阿勒泰铁路开始试运营,结束了阿勒泰不通火车的历史。
阿勒泰市区俯瞰。
□新疆日报阿勒泰记者站/李常大
偏远的山城变成了世人瞩目的旅游开放城市“中国雪都”,曾经交通设施落后的阿勒泰如今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从畜牧业大区到世界冰雪旅游目的地建设……阿勒泰地区正在完成华丽转身。
改革开放以来,阿勒泰地区各族人民在各级党委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全地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和农牧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2017年,阿勒泰地委按照自治区党委“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工作思路,提出“以旅游业为主体,牵动一产、托举二产”发展思路,坚持以冬季旅游为引擎,奋力走出一条以旅游业为主体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大力推进“交通+旅游”建设,逐步建设自西向东贯穿阿勒泰区域景区景点的公路交通网络,高速公路、铁路、机场陆续建成投入使用。
阿勒泰地区各族人民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获得感日益增强。牧民告别迁徙生活,实现了定居,过上了现代化生活。旅游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各乡镇实行厕所革命,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广大农牧民收入也实现了多元化。
□本版图片由阿勒泰地委宣传部新疆图片总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