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书记“刘要强”
——记哈密市巴里坤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驻奎苏镇奎苏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刘富强
“农村大有作为
坚决干出一番事业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这是哈密市巴里坤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2017年驻奎苏镇奎苏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刘富强驻村第一天写下的一首诗,也是他驻村工作的座右铭。因为他身上任何时候都带着一股子韧劲和闯劲,处处当先争上游,村民们送他一个别称“刘要强”。
讲解宣传挂图
建强组织有路径
“奎苏村常住党员绝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平时习惯于开开会、听听课、抄抄笔记,不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一些党员甚至经常不参加组织生活,这些都离纯洁党性相距甚远。”这是刘富强驻村后在建强基层党组织调研报告上的一段话。
宣传民族团结知识
建强基层党组织,必须从党员思想抓起。刘富强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党课。党课不讲课,而是看电影,这让党员们来了兴趣。电影《吴仁宝》中吴仁宝摸索打拼,不断创业创新的光辉形象让全村党员深受教育,燃起了大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热情,村里的党员风貌也发生很大变化。老党员王贵说:以前有的党员没个党员样,推一推,动一动,有了‘访惠聚’、刘书记来之后,现在党员都意识到身上有担子,干事也有劲了,大家都说不能让老百姓在背后戳我们的脊梁骨!”
刘富强深知,加快培养一支年轻后备力量对于夯实奎苏村组织基础至关重要。他以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回乡创业青年、入党积极分子、村级致富能人为重点,通过摸底调研考察,和村“两委”确定了6名后备干部,让工作队员与他们结成对子,“一对一”指导帮带。
5月3日指挥大型机械推牧业组牧道
村“两委”班子成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刘富强就手把手带,手把手教,彻底改变了村干部的依赖思想,结合每个人优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干部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他经常说,不怕大家不会干,就怕有人不想干。村党支部书记郑良军说:“往年村干部有事才往村委会跑,群众来办事经常大门紧锁,刘书记来后要求,老百姓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干部一刻也不能闲下来。他的做事风格值得我们每一位村干部学习!”
了解土豆种植情况
维护稳定有实招
熟悉刘富强的人都知道,他每天第一个起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坐在桌前筹划一天的工作。每晚睡前最后一件事情就是针对每日工作情况和研判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奎苏村是镇政府所在地,是人口大村,流动人口比例大,管控面复杂。“没有生来就不讲道理的村民,只有不会干事、不愿干事、不善干事的干部。”对于群众工作,刘富强有一套自己的“真经”。在贯彻落实“四位一体”工作机制中,他作为第一书记,坚持每天早派工、晚研判,让每个人知道自己的任务。将驻村各支力量高度融合,共同走访,共同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各支力量相互监督,彻底改变了部分干部心思不在工作上、不作为的问题。
解答六组村民土地信访问题
在遇到群众纠纷时,刘富强要求队员和干部必须深入了解、全面掌握真实情况,抓住问题症结,化堵为疏,妥善处理。驻村以来,刘富强已带领村干部解决土地纠纷4起,有效防范了因“陈年旧疾”引发的治安冲突和信访隐患。对仲裁案中的困难家庭进行慰问,鼓励群众放下思想包袱,投入到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中。
走访刑释人员家庭
心系群众有担当
“群众的事无小事,我们在村里一天就要为百姓多造福、多解决困难。“全村党员干部大会上,刘富强的表态掷地有声。
说到做到。入户走访中,刘富强了解到一些村民有申请慢性病的诉求,但对于申请流程,大家都说不清楚。刘富强立即到县城与卫生局和人社局沟通,并连夜绘制了办事流程,让村民对办理程序一目了然,群众连连竖起大拇指,“刘要强”真要强。
5月2日晚,奎苏村内突然狂风骤雪。第二天一早,工作队就接到群众来报险情:“大雪堵塞了村里所有的牧道,老百姓无法外出,娃娃无法上学,牲畜草料无法运输。”刘富强立即召集村里的党员干部和驻村各支力量,投入救灾中,经过6个小时连续奋战,村里通往各放牧点总长15公里的所有牧道均被疏通。牧民帕提木汗·哈斯穆紧紧地拉着刘富强的手,连连感谢:“共产党好!谢谢你们!有了工作队,我们再也不怕大雪天啦!”
“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困难之际,刘富强勇担当,成绩面前,刘富强不骄躁,他深知,只有像大漠里的胡杨一般,把根深深扎在群众中,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才能让老百姓对党的干部充满信任,党的各项事业发展才能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