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蹚开脱贫致富路
——记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驻奇台县古城乡果园村工作队扶贫攻坚工作
奇台县古城乡果园村是一个由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5个民族组成的村落,全村有644户2430人。人均耕地面积少,富余劳动力多,村集体经济薄弱。如何实现25户、72名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摆在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驻果园村工作队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全力实施“扶贫羊”项目、成立少数民族女子打工队、提升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工作队大胆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明确精准扶贫的靶向定位,通过打造带动脱贫致富的“三驾马车”,拉动全村各族群众稳定脱贫、长期致富、持续发展。
工作队长带着精准扶贫户麦合苏提看望“扶贫羊”
铁羊托底精准施策帮一把
按照分类施策、不漏一户的帮扶规划,工作队与村“两委”精确定位了第一批因病、因残致贫的8个家庭实施“扶贫羊”托底帮扶。工作队从筹集到的扶贫资金中拿出15万元购买了150只“扶贫羊”,投入到畜牧养殖合作社,按照每人5只、每年每只130元的分红标准,对这8户家庭进行精准帮扶。
古城乡为精准扶贫户发放“扶贫羊”分红款
今年4月,8个贫困户家庭领到了第一年“扶贫羊”分红款19500元。贫困户麦合苏提•阿吾提拿到2340元分红款时激动地说:“这是全家的救急款,是党和政府的暖心款。”两年前,麦合苏提•阿吾提因车祸致残,失去他这个主要劳动力,家庭陷入了贫困。如今,“扶贫羊”让包括麦合苏提•阿吾提在内的8户贫困家庭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集中喂养的“扶贫羊”长势良好
由于15万元“扶贫羊”资金始终在畜牧养殖合作社循环经营,既无需贫困户自己养殖又可以源源不断地为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带来可观的收益,这些“扶贫羊”便被村民们形象地称之为“铁羊”。
捆绑发力助力脱贫拉一程
果园村人均耕地面积少,富余劳动力多,工作队因地制宜利用培训、宣教、以工代扶等方式打磨“硬件”,通过“一出二走三突破”拉着走的脱贫路线,让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一出”就是让村民走出家门。工作队紧紧抓住农闲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主动贴近村民,让村民愿意走出家门、走进驻村工作队。“二走”就是引导村民跟着工作队的脱贫路线走。通过各种宣传引导让村民的思维活起来,愿意采纳驻村工作队的脱贫致富建议,对转移就业有了期盼。”
工作队为少数民族妇女提供了务工机会
三突破”就是以打工队为突破口让村民们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今年4月,在前期发现培养带头人、尝试有组织外出务工的基础上,工作队帮助果园村成立了两支共36人的少数民族女子打工队。打工队近一个月以来,劳务活动供不应求,队员每人每天可获得100-130元的报酬。
打工队队长热比亚高兴地说:“现在打工队有了工作队和村‘两委’这个后盾,扩大了规模,更有了收入,家里的生活也好了起来,大家有底气也有干劲。”目前,工作队还在积极帮助村民成立家政服务公司、劳务公司,想方设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工作队举办首届“电商微商”培训班
技能拉动增收致富助一生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持续增加果园村各族村民的增收致富能力,变“输血”为“造血”,工作队积极发挥派出单位为自治区示范性职业院校的优势,精心设计培训项目,开展常态化农牧民夜校培训,帮助村民开拓视野、转变观念;开办电子商务、电气维修、汽车驾驶、旅游烹饪等既易于村民学习掌握又容易迅速开展经营的各类技能培训班,通过送技上门和送村民到学校培训的方式,帮助各族村民获得了相关职业技能。首期参加“电商微商”培训班学习的53名学员中,已有19名学员成功实现转移就业。
村民夏新花以往推销化妆品口口相传很费力,自参加了工作队组织的电商微商培训班后,她在网上率先开办了店铺,经营方式的创新使她的收入在近一个月时间里增幅达到近2000元。村民胡孝文参加了烹饪学习班后,烹饪技能大幅提高,不但开了一家饭馆,还安排了本村村民就业。
在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驻果园村工作队精准扶贫工作计划里可以看到,2017年的扶贫资金投入将达到30万元,“扶贫羊”的数量要发展到250只。扶贫资金持续追加机制将不断扩大源头“供水”量,满足贫困户“解渴”需求,让更多的贫困户分到“摇钱树”。不仅如此,工作队还计划引导帮助农民大面积种植订单蔬菜瓜果,拓宽果园村各族农民的增收渠道,特别是帮助贫困家庭持续增收,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工作队长马瑞说:“我们要创新创造出更多的N+扶贫模式,让贫困家庭赚钱的渠道多起来,腰包鼓起来,尽早实现既定的脱贫攻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