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民破“贫”局
——记新疆警察学院驻麦盖提县希依提墩乡英吾斯塘村工作队扶贫攻坚工作
麦盖提县希依提墩乡英吾斯塘村414户1844人,全村耕地面积4709.4亩,人均耕地面积2.6亩,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78户867人。
新疆警察学院入驻该村以来,紧紧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从转变思想、精准施策、立项定标,引领发展等方面入手,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工作,为推动全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工作队邀请专家给贫困户培训林果业种植技术
“扶志扶智”转观念
“要富口袋,必须先富脑袋”。工作队召开全村致富能手座谈会,深入调研听他们的感受和经历,发现问题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一方面发现英吾斯塘村村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忽视合作只埋头单干的单一思想。工作队把抓党建工作作为精准扶贫的“先手棋“,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加强村“两委”班子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村组干部的综合素养,完善村“两委”工作制度,做到岗岗有人、人人有事、事事有责。
当务之急是要强化党组织引领,帮助干部摆脱‘思想贫困’‘作风贫困’,让村民的思想先‘富’起来,”工作队长王涛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攻坚的最终胜利,还得依靠贫困群众自己,必须全面激发贫困群众想要脱贫、致力脱贫的内生动力。工作队一方面在“思想脱贫”上下功夫,通过召开“脱贫攻坚”工作动员大会、入户宣传等方式,让贫困群众增强信心、看到希望、鼓足干劲;另一方面,在“智力扶贫”上下功夫,以妇女为主聘请专业医生进行医疗卫生讲座,改变她们的生活习惯;以就业大培训中青年为主,教授烙铁画技术,培养群众脱贫意识、提升脱贫技能,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战胜自己、战胜贫困,着力实现“要我脱贫”和“我要脱贫”同步合拍、同频共振。
初显成效的庭院建设
庭院改造促增收
扶贫工作既不能“撒胡椒面”,也不能“大水灌菜畦”,要围绕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开药方,使配套扶贫政策契合群众意愿,走精准扶贫路线,实现“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脱贫。
新品种“黑珍珠”西瓜为村民带来高利润
在走访入户中,工作队看到每个村民家中都有几分空地,就和大家琢磨着怎样让农民从这几分空地中刨出“金疙瘩”。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工作队确定了“棚、陆、空”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棚里要有“彩”的(反季节蔬菜)、空中要有飞的(养鸽)、地上要有跑的(牛羊)。结合每户群众庭院均有30平方米以上空闲土地的优势,工作队动员鼓励农民进行立体蔬菜种植,既解决自己吃菜问题,节省了开支,又向市场进行销售,增加了收入,目前,每户年实现增收5000元。
一窝窝的“金”鸽子
工作队帮助60余户村民发展连片养殖家鸽,实现每户年收入约6000元。“等到鸽子‘飞’到餐桌上,钱也就‘飞’进我的口袋里了。”养鸽专业户阿布都·塞麦提激动地说。
同时,工作队积极利用巴莎公路穿村而过的优势,协同乡党委,对公路临街地段进行升级改造,引导和扶持部分村民在路边开设特色农家乐餐厅、百货商店、修理铺等,吸引更多来往车辆司机和旅客下车消费,既增加了服务从业人数,又带动周围多种生产经营,现已实现了20户60多人稳定就业。
创业创收致富项目培训
技能培训促就业
为切实巩固脱贫成果,工作队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新思路、新方法,切实发挥示范引领带头作用,采取一带一或一带多的方式,组织全村15名致富能手对发展能力弱的贫困户进行帮带,形成辐射效应,有效增强扶贫对象生产技术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小屏幕连着大市场,鼠标一点,一个生意就谈成了”。工作队运用远程教育平台,通过手把手地教,帮助村里农家乐果业和养殖合作社搭建互联网平台,组织群众开淘宝网店、做时髦“微商”,推动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另外,精准扶持了5名群众5000元进行“微创业”项目,年底可增加收入1万余元。
人才是脱贫攻坚的第一资源。在精准识贫过程中,工作队专门对乡土人才进行分类梳理、建档立册,召集乡土人才座谈问计,把村党支部建成“乡土人才之家”,激发乡土人才依靠实用技能致富的积极性。英吾斯塘村是远近闻名的“烙铁画村”,工作队结合刀郎农民画,就地取材,组织开办农民烙铁画培训班,开始烙铁画生产,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实现就地就近稳定就业,增加家庭增收。目前已从120名国民教育培训班中选拔30名有基础的村民进行烙铁画培训,使他们尽快学好技术,一年至少可增收6000多元。
村民努尔买买提·哈斯木说:“感谢工作队提供就业机会,我们一定好好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参与家乡建设,使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