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测试、包装......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推进,一排排产品整齐摆放。在云南施甸县城易地扶贫小高层安置点“第一扶贫车间”,搬迁户杨绍国熟练的安装着耳机。他说“我家就住在这个小区。”
搬迁户在扶贫车间接受岗前培训。通讯员郭金灿摄
杨绍国是施甸县酒房乡旧寨村村民,家里土地少,长久以来靠着种玉米和打零工谋生,年收入1万元余,全家5口人挤在40平方米的瓦房里。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他家搬迁到了县城易地扶贫小高层安置点。
施甸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小高层安置点规划建设10幢890套安置房,有5种户型,规划安置建档立卡户885户3804人,是保山市范围内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随着搬迁户的入驻,为了解决搬迁户易地就业的问题,施甸县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因地制宜、扶企带贫、务求实效”的原则,采取“企业+车间(工厂)+贫困户”的运作模式,以“扶贫车间”为平台,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方便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扶贫车间(工厂),促进全县“无法离乡、无业可扶、难以脱贫”的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施甸扶贫车间技术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通讯员郭金灿摄
施甸县“第一扶贫车间”与保山大华海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主要从事耳机、电池、数据线、蓝牙音箱、蓝牙耳机、充电器等电子产品的生产,车间工人工资实行计件制,多劳多得。“我们车间可以容纳500名搬迁户就地务工就业,每个务工人员按照熟练程度,每个月可收入2000至4000元工资。”保山大华海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提升搬迁户的劳动就业能力,公司安排19名技术人员进驻县城小高层安置点“第一扶贫车间”,手把手培训就业务工人员。
施甸扶贫车间让搬迁户就近就地就业接受岗前培训。通讯员郭金灿摄
“扶贫车间位于小区内,务工更便利,务工方式更灵活。”施甸县社保局副局长殷绍刚表示,除了让搬迁户就地就近就业外,下一步,该县还将借助沪滇劳务协作机制,引入人力资源公司,通过市场化模式积极开发外出务工岗位,为有意愿外出务工的搬迁群众提供就业信息和岗位。同时,积极开发县域内重大项目建设及各类用人单位就业岗位,尽力拓宽搬迁群众的就业渠道。
云南网记者杨艳鹏通讯员郭金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