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组织有力量乡村振兴大有希望——隆阳区水寨乡摆菜村后进变先进的嬗变之路
曾经,老百姓“白天关门睡大觉,晚上上山挖玛瑙”;如今,老百姓“白天忙生产,傍晚有活动”。
曾经,公共场所赌博声、酗酒声不绝于耳;如今,活动场所跳舞、健身、下棋、刺绣等文体活动蔚然成风。
曾经,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房前屋后堆满柴草和粪便;如今,村内到处整洁干净,“户集组运村处理”深入人心。
曾经,村“两委”一度陷入瘫痪;如今,党组织建强了,村“两委”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
短短1年间,昔日的“问题村”脱胎换骨,由“后进”变成了“先进”,摆菜之变,变在哪里?根在何处?
重组班子
建强基层组织
2018年初,在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中,原摆菜村“两委”班子因涉嫌包庇、参与私挖滥采玛瑙违法行为被刑事拘留,导致整个村工作瘫痪,陷入村庄治理失范,社会治理失效的局面。
事件发生之后,隆阳区委组织部在深入调研、综合研判后,得出基层党组织软弱无力是根本原因。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摆菜村党总支不仅无法正确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村“两委”班子还以身试法,无心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党员干部关键时候不敢站出来。一年来,摆菜村在上级组织部门的指导下,以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党组织为切入点,以选优配强领导班子为抓手,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推动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面对整个村工作瘫痪,村民人心惶惶的局面,组建过渡临时班子,确保平稳有序安全过渡是当务之急。”摆菜村第一书记金加达介绍,水寨乡党委及时派驻了由乡领导干部组建的临时工作组,全面接手摆菜村各项工作。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如何选优配强班子?如何将治理模式由党委派驻全面负责,向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转变?摆菜村临时班子通过深入了解村情民意,经过严格的组织考察,推选出了两名在群众中具有较好声誉和公信力,并且农村工作经验足、方法多的村民,分别任命为党总支书记和副书记,并将水寨乡司法所所长金加达转任为第一书记,从而选优配强了新的班子。
为防止个别“害群之马”再次混入村干部队伍中,摆菜村围绕有无政治问题、有无前科劣迹、有无“村霸”和涉黑涉恶问题、有无群众不良反映等内容,对村“两委”及监督委员会人选和现任班子成员、村下设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开展任职资格联审。截至目前,审查出不符合条件的村民小组党组织书记及小组长3人,并已全部调整撤换。
与此同时,摆菜村党总支把抓基础作为头等大事,持续加强对下设党支部班子的建设,逐个约谈所有支部委员,撤换了常年在外务工不能正常履职的党支部书记,并跟全体党员签订了6条工作职责承诺书,细化完善党员积分评分细则,组织开展“主题+专题”党日活动,把党内基本活动、基本制度落到实处,把涣散的党员队伍凝聚起来,把瘫痪的基层组织牢固起来。
重构机制
盘活基层治理
“贴近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原摆菜村“两委”班子为了小团体利益,根本没有把精力放在服务群众上,“末梢堵塞”现象非常严重。
为了更好地履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摆菜村党总支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村民主体作用,探索建立了党员联系群众“4113”常态挂钩走访机制。“通过实施‘4113’常态挂钩走访机制,从上往下可以更有效宣传政策、解释政策、落实政策,从下往上可以更精准收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彻底解决了上传下达和下情上报不畅通问题。”金加达说道。
紧密联系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为群众办实事、办成事。摆菜村制定出台了“三会”制度,即:每月分组召开1次户长会,设定群众发言提意见环节,充分发扬民主;每次户长会结束后3日内召开1次村党总支扩大会议,听取各党支部、村民小组挂钩走访群众及户长会收集的社情民意,研究解决措施;每季度召开1次民情恳谈会,由党员和村民代表对挂钩联系户进行实地走访,并通报、答复收集问题的处理情况。
此外,鉴于村民小组设置过多,思想难统一等问题,摆菜村建立了集约化管理机制。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基础上,减少小组长设置,原则上一个自然村设置1名小组长,较大的自然村最多设置2名小组长,将原来的15个小组长精简为8个,不仅降低了管理成本,而且提高了自治效率。
重塑形象
净化基层风气
“阵地一丢,人心就散,队伍带不起来,群众也聚不起来。”金加达感慨道,基层治理一定要筑牢阵地,净化风气。为了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摆菜村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整合资源、资金,不断完善村、组两级活动场所建设。
一方面将村委会办公区域功能进行优化整合,规划调整为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中心、群众议事中心、就业教育培训中心、文体娱乐活动中心等,进一步凸显村级活动场所的政治功能和管理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将村民小组活动室功能进行整合,配备相应文体娱乐设施,并统一命名为党群活动室,除每月举行党组织活动和村民小组召开群众会议外,村民可以到活动场所跳广场舞、健身、打球、下棋等,形成了“白天忙生产、傍晚有活动”的良好风气。
为保证活动场所真正发挥作用,摆菜村制定了“三把钥匙”制度,由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老年协会会长各执一把钥匙,负责党群活动室的管理使用,有效破解了“重建设、轻管理,有阵地、无活动”问题,还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
与此同时,还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针对群众反应最强烈的垃圾处理、货车砂石运输泼洒、私挖滥采玛瑙、宴请之风盛行、丧事铺张浪费等问题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制定了摆菜村规民约“16条”,有效刹住了宴请之风、攀比之风泛滥盛行的态势。
重结民心
增加基层实惠
晴天苍蝇蚊子满天飞,雨天粪便污水四处淌,昔日的摆菜环境脏乱差,村民们既深恶痛绝、又深陷其中。
为提高群众满意度和村民幸福指数,得从改善和提升人居环境开始。摆菜村通过开展村庄环境治理行动,拆除了私搭乱建违章建筑,制定垃圾清运及道路清扫制度,实现村内垃圾“户集组运村处理”。采取农户门前“三包”,逐步规范农户生活习惯。并通过实施“明亮工程”,在进出村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120余盏、重要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6个,并接入村综治中心和乡派出所。为使村庄更美,还在村组道路两旁种上了樱花树。
环境美起来了,服务也得跟上来。摆菜村按照“一网多用,一人多责,多网合一”原则,将5个自然村划分五张网,由村民小组长或党支部书记兼任网格员,宣传党的政策、传播党的声音、收集社情民意、完善社会治理,实现了党建网、统战网、社会治理网“三网合一”。
同时,在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过程中,将“4113”党员联系群众网和“6995”应急处置信息网整合在一个网内,一旦村民发生矛盾纠纷或者其他紧急事件,都有党员、村民代表或村干部、联防群组及时帮助处置。
此外,针对村民致富难问题,摆菜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与保山绿色畅通林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发展云木香、龙胆草等中药材种植620余亩,以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同时,鼓励村民转包、出租、交换使用土地,实现了烤烟、蚕桑、中药材等产业的连片化和规模化种植;试验推广肉鸽养殖,林下养殖,重楼、棕苞树种植等产业,力争“家家都有好产业,户户都有好收入”。
由乱到治、由脏到靓、由后进到先进,短短一年时间里,摆菜村变化的背后,正是隆阳区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持续不懈推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实践证明,只有抓住基层组织建设这把“金钥匙”,基层党组织才能够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建立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记者 丁恒情 张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