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支教老师为鲁甸教育发展提建议,来看看她都有哪些心里话
7月6日,14家中央、省、市级媒体“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网络采访仍在昭通行进。从该市扶贫办传来消息,即将届满回东莞的支教老师曲海莉通过文字材料提出了对鲁甸县农村中小学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建议:学校要为教师营造宽松的教研氛围,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好老师。
发展教科研对提升教师素质非常有效
曲海莉是小学高级教师,目前挂职鲁甸镇水磨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她从教28年,担任学科教研员工作15年,来昭通前,是东莞市高埗镇教育办公室艺术辅导员、德育指导员。
在相关调研后,曲海莉分析,昭通市305万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的占64.5%,237万外出务工人员中,具备相应劳动技能的仅占16%。教育对于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唯以教科研为引领才能大踏步的奋起直追,缩短城乡差距,才能达到国家相应要求。
那么,如何提高鲁甸的教育质量,老师如何做到“教好”?学生如何做到“学好”?学校如何“管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她认为,鲁甸教育的发展,需要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要求老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好老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大力发展教科研,是提升教师素质、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根本,也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此外,学校要为教师营造宽松的教研氛围,增强教研活动的吸引力,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教学一线的老师知道,改变了观念就改变了教师,改变了教师就改变了教学,科研专家就在自己身边,就是你、我、他......点燃教师的教科研信心,消除参与教科研活动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积极探索尝试,人人迈入教科研大门。
农村学校教师一定要坚持学习
曲海莉说,农村学校人多面广,习惯了老观念、老做法,由于受到文化水平、生活条件、探究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力弱,缺少必要的教研能力,使教研活动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有的教师十几年、几十年用固定不变的一种模式在上课,不管是思想观念还是教学方法,都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要保持发展的后劲,能够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不是硬件和设备,而是一支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思想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业务上能起示范带头作用的骨干教师。建设一支教育教学水平高、教研能力强的教师群体,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作为工作在经济相对不发达、教育较滞后的农村学校教师,一定要坚持学习,养成“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好习惯。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学历进修;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法等业务理论书籍;阅读教育报刊杂志和外界先进的教改信息、教学经验,把学习、研究、教学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反思,不断创新。加大教师的教研指导和培训力度,是广大教师接受更多更新的教育信息,掌握开展教科研活动的方法,成为科研型、创造型教师,为学校教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创造条件。(记者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