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劳务输出一人脱贫致富一家——元阳县创新就业模式助力脱贫攻坚纪实
今年2月21日,元阳县1200名劳动力集中外出务工,新街镇大瓦遮村委会存多普上寨村民小组村民张烟卜就在其中。截至6月27日,张烟卜已经在江西省吉安市某企业担任驻厂管理员满180天,除了月薪6000元左右的收入外,按照该县“一金三保”就业模式中“持续干满180天额外奖励2000元”的规定,他还能够享受到奖励金。
如今,全州脱贫攻坚战已进入最后的大会战阶段。元阳县针对人多地少、劳动力丰富的实际情况,按照“党政引领、市场运作、效益共享、助推脱贫”的原则,以“精准脱贫就业先行”为战法,积极探索就业扶贫“政企农”劳务合作“一金三保”模式,助推脱贫攻坚,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大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元阳县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提出“输出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目标,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元阳县每年平均劳动力输出8万多人,劳务经济持续增长。”该县人社局副局长刘晓阳告诉记者,元阳县人多山多农田少,很难大面积发展农业产业。为了扩大就业,该县不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目前,至少有6万多人实现了长期稳定就业。
调查发现,目前县域内仍有不少建档立卡贫困户固守传统生活观念,不想甚至不敢外出务工。(下转2版)(上接1版)为此,该县提出了“党政引领、市场运作、效益共享、助推脱贫”的思路,于2017年筛选当地最具实力的红河州尼农门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探索就业扶贫“政企农”劳务合作“一金三保”模式,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胆走出去务工,增加收入。
“一金”指劳务合作金,“三保”,即保参加劳务合作的贫困户实现就业增收脱贫,保村集体经济长期稳定增加,保劳务合作金安全。具体做法是:通过整合产业发展基金或政策性扶持资金,建立劳务合作金,保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交通、体检、生活等费用支出;积极搭建“基层党组织+劳务合作社+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贫困劳动力”利益共享的劳务输出平台,依托村级党组织建立劳务合作社,由劳务合作社与人力资源企业合作,建立劳务收益连接机制,共同推进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对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100%组织开展培训;对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100%推荐就业岗位,全州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50%以上,贫困户户均转移就业达1人以上。
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元阳县破解了人力资源公司垫付外出务工人员路费、生活费资金不足的问题,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工资性收入低的问题,村集体经济收入低、增收难等问题。持续两年参加外出务工的张烟卜,就是在“一金三保”政策的激励下,转变思想观念,从不敢外出务工到如今实现稳定增收。
截至去年年底,元阳县在稳定劳动力转移人数的基础上,通过“一金三保”合作模式,无人外出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至少有1人实现了转移就业,大部分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输出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而更重要的是,不少村民改变了宁守清贫、不愿外出务工的思想。
6月13日至15日,由国家人社部主办,以“汇聚双创活力,澎湃发展动力”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在湖北武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42个优秀就业服务项目集中亮相。其中,元阳县的“一金三保”劳务输出项目荣获全国“优秀项目奖”。
问起“一金三保”的最大特点,元阳县副县长施厚光介绍,首先是形成了劳务合作机制,制定了规范化的劳务合作管理措施;其二是搭建了“基层党组织+劳务合作社+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贫困劳动力”利益共享的劳务输出平台;其三是建立1个县级劳务合作联社及村级党组织建立了劳务合作社,在14个乡(镇)组建了分社和125个村级社的联动矩阵;其四对外出就业人员实施了100%的培训,为愿意就业人员提供100%的就业岗位;其五是形成了“前端—中端—后端”循环合作模式。
截至去年,元阳县筹集县级劳务合作金310万元,兑现分红14.73万元,分配乡村两级合作社收益16.16万元,实现劳务经济3000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增收难、村集体经济达标难、人力资源公司资金筹集难的三项难题,探索出了一条独具元阳特点的就业新路子,为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按下了“快进键”。(记者 罗宏伟 常玉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