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李元庆:弘扬民族音乐 奏响时代旋律

时间:2019-07-10

原标题:李元庆:弘扬民族音乐奏响时代旋律

个人小档案:李元庆,1937年生,云南省云县人,白裔汉族。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殊津贴终身享受者。1957年大学毕业后到红河县参加工作,先后担任中学数学兼音乐教员、县文化馆负责人、县委宣传部写作报道组组长和县文工队队长。1982年调红河州群众艺术馆。退休后仍致力于红河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李元庆的音乐生涯中,始终怀揣对红河人民的无限热爱,倾听他们的心声,紧跟时代潮流,把音乐艺术事业当成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而辛勤耕耘,从而为我州民族音乐的挖掘、研究、整理、创作、传播和传承做出卓越贡献。他以厚重而丰硕的音乐作品,为所经历的历史时期注入了催人奋进精神动力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辉煌人生。

讴歌时代成就一代艺术家

“是红河人民养育了我、成就了我,我终生感谢这里的父老乡亲和领导、同事们。”每次回想起以前的工作经历,李元庆就会从大大的书柜里拿出自己的代表音乐作品。这些带有浓郁红河风格的音乐作品,以哈尼族和彝族风格为主体的同时,音乐母语上均及全州11个世居民族,题材内容上广涉全州13个市县。它们回响着时代的旋律,见证、记录着这位艺术家半个多世纪艰辛的求索、苦楚与欢乐,让人似乎看到了他踏风雨、跨山壑、住农家的情景,感触到了他与人民命运相连、颂歌同吟的时代激情。

刚参加工作时,年轻的李元庆就深刻感受到了红河县哈尼音乐文化的魅力。那里的人们用歌声感念着新中国、新生活、新希望,也感念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1963年,因病调任县文化馆负责人的他,用哈尼音调为处女作《毛主席的光辉照过来》谱曲。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首歌由云南省著名民歌歌唱家黄虹唱到北京,参加1964年文化部迎春演出后,在音乐最高级别刊物上发表。

同年11月,由他主持组队、指导的红河县哈尼族歌手李嫫努和垤施洛孟彝族民间歌手,带着《太阳没有照不到的地方》《强大的祖国》《欢乐的彝家》等曲目,到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合影。

改革开放的东风拂向红河大地,我州文艺界思想大解放,广大农村出现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各民族兄弟团结一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李元庆以敏锐的艺术嗅觉,于1981年激情创作了哈尼族歌舞《撮泥鳅》,题材上首次大胆反映哈尼族农耕民俗,音乐上突破了以往作品中哈尼风格的单一性而呈现出其独特的丰富性,表演上大胆地把哈尼奕车人的女式短裤服饰搬上舞台,使这一作品成为思想解放的新成果,并于1999年入选为中国20世纪民族之歌经典的唯一哈尼族歌曲。1982年第一次创作出歌唱农村新气象的彝族甲苏《跛跛脚》在全国调演中获创作、表演双一等奖;彝族风格歌曲《兄弟一条心》获得全国民族团结征歌一等奖第一名,并入选“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文艺成果精粹的《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一1982音乐集》,均成为云南改革开放新时期民族音乐的标志性经典之作。

90年代,李元庆又创作了《红河的月亮》等名曲,成果同样丰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回归之际,他用中华民族音乐母语谱写的歌曲《圆梦在今天》,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频道用作庆香港回归的主打节目播放,引起热烈反响。

不懈追求让民族音乐艺术大放异彩

退休后,李元庆持续担当起弘扬民族音乐的重任。在红河人民脱贫致富、建设美丽家园的激情感召下,李元庆精品频出:为哈尼族20集电视连续剧《雕刻大山的民族》主题歌作曲的《美丽的家园》,在央视播放后传唱至今;2014年,他以77岁高龄之躯与词作者到金平县南柯深入生活后,谱成的反映跨世纪脱贫致富成果歌曲《快乐的莽人》少儿版,被邀进京由该县学生在招待赤道几内亚总统的国宴上表演;2017年,80岁的他写的《奔小康》一曲,从石屏哨冲唱开,鼓舞着扶贫攻坚的人们!

当红河哈尼梯田成功列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李元庆又积极参与《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族传统民歌精选》系列课题的组织和实施,为首批成果《梯田之声·阿密策——儿童歌曲》音乐光碟中的20首曲目作了精心整理改编,大部分选自他主编的国内首部《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族民歌》巨卷,为哈尼古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出了新的宝贵贡献。(记者 常玉选)

  • 上一篇:弥勒两年为96750人次老年人发放交通补贴达580.1万元
  • 下一篇:石屏提升安全生产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