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南西畴:多策并举脱贫攻坚,农民收入增幅全州第一
7月4日,由法制网、中国新闻网等11家中央、省州媒体组成的“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云南文山采访报道组从昆明出发,历时近8个小时车程抵达文山州西畴县。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西畴县委副书记熊安跃介绍了西畴脱贫攻坚的相关情况。
7月4日,云南西畴县召开中央、省州媒体“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网络采访报道座谈会田琦摄
西畴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世界上北回归线穿过海拔最高的县,总国土面积1506平方公里。全县99.9%的国土面积属于山区,石漠化面积占75.4%,是全省乃至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县之一,曾被地质专家判定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山大石头多、贫穷落后是它给外界的最深印象。几十年来一直位居国家级贫困县之列,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六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西畴人民不悲观、不埋怨、不放弃、不抛弃,勇敢地向石漠宣战、向贫困宣战。在苦干实干中创造了‘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
要生存就要有地,有地才能种地。1990年12月3日,王廷位、刘登荣等党员干部带领蚌谷乡木者村的300多名群众,在“摸石谷”点燃了炸石造地的第一炮,经过105天苦战,他们用铁锤、铁杆等最原始的工具在石旮旯里刨出了600多亩保肥、保水、保土的“三保”台地,秋收时玉米增产了4倍,一举甩掉了“口袋村”帽子。
这一声炮响,拉开了西畴人民与石漠化抗争、向石旮旯要地的序幕。看到了希望的各村寨群众,纷纷投入到炸石造地的抗争中。西畴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出台炸石造地和中低产田地改造补助政策,全县掀起了以炸石造地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高潮。通过群众20多年的自发炸石造地,共建成“三保”台地10多万亩,人均耕地增加0.4亩以上,稳定解决了吃饭难题。
有了三保地,粮食大幅增产,解决了吃饱问题,但出行仍是难题。一个个村寨喊出了“要发展,先修路”的口号,立下了“与其等着看,不如自己干”的誓言。通过群众主动集资投劳修路,全县共挖通进村道路3000多公里,乡村公路是全省平均公路密度的3倍以上,基本解决了出行难题。通过群众积极治水改水,实施以小水窖为主的人畜饮水工程,初步解决了饮水难题。
熊安跃副书记随后介绍了西畴县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以及取得的成绩:先是摸清家底,精细化找准致贫原因,严格按照“三评四定”的工作程序,真正做到了“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再对症下药,差别化因村因户施策,西畴县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户,结合实际制定了脱贫政策体系,既解决有条件发展的贫困户,也解决自身没有条件发展的贫困户脱贫。最后是补齐短板,对标对表脱贫销号,西畴县科学规划“一库两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逐步补齐水、电、路、通信、教育、卫生等短板。
西畴县通过定点定人压实责任,将全县划分为9个战区29个片区,由县委常委或人大、政协主要领导任战区指挥长,处级干部担任片区负责人。干部群众主动加油干,成立“西畴精神”讲习所,大力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活动,用身边先进典型事迹激发贫困群众战胜贫穷的决心。
通过这一系列的做法西畴县至2018年底,全县累计脱贫9141户共34857人,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17%。2019年4月3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西畴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熊安跃介绍称,2018年,西畴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5亿元,比2013年年均增长1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亿元,年均增长1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33元,年均增长8.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52元,比2013年增加3920元,年均增长11.1%,比2017年增长9.6%,增幅居全州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我们将)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力争今年未脱贫户全部脱贫,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熊安跃最后表示。(见习记者 田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