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坚守华宁陶质朴之美

时间:2019-07-24

原标题:王烈平:坚守华宁陶质朴之美

在2019玉溪市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华宁县陶泥斋工作室的创办人王烈平大声地吆喝叫卖自己的作品,引来众多人了解、购买。他的陶器作品,以质朴的面貌给人一种强大的艺术震撼力。王烈平告诉记者,希望更多人了解他的作品,希望自己能为华宁陶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将艺术梦融在陶土里

今年48岁的王烈平从小在华宁县城长大,对华宁陶有着深厚的情感。他1992年7月从华宁县职业高级中学美术班毕业,怀揣着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到盘溪镇开了一家广告店,一干就是10余年。那时候做广告设计还得靠手画,王烈平在一笔一画中勾勒着自己的梦想。2004年,王烈平回到了县城,几经辗转,最终做起了豆腐买卖。这时,由于儿子王子元就读于华宁县职业高级中学陶艺班,王烈平便开始对陶艺进行深入了解。

2017年9月,华宁陶艺拉坯技能培训班在华宁县职业高级中学开班,王烈平经该校老师推荐参加了培训,这是他第一次动手学习制陶技艺。短短一个月时间,王烈平就熟练地掌握了拉坯技能,这让他自己也深感意外,由此燃起了曾经对艺术追求的梦想,将艺术创作融入陶器制作中的想法呼之欲出。当年10月,王烈平放弃了做豆腐,义无反顾地成立了陶泥斋工作室。“做豆腐是为了生活,做陶是热爱和梦想。”王烈平告诉记者。

问起为何取名“陶泥斋”?王烈平告诉记者:“陶是泥土做的,我立志要做最质朴的华宁陶。”工作室成立后,王烈平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制陶中,除了自己摸索,还经常四处向陶瓷艺人请教。

2018年8月,王烈平参加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浙江师范大学云南陶器烧制技艺综合班培训,被评为优秀学员,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做陶的信心。没想到的是,他的表现得到了授课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新华的赏识,收了他为徒弟。紧接着,王烈平就前往浙江跟随陈新华学习了两个月,其间除了技能水平的突飞猛进外,对艺术的理解也上了一个新台阶,明确了要把个人的艺术情怀融入陶器制作中。

保持华宁陶质朴之美

谈及如何把艺术创作融入陶器制作中,王烈平告诉记者,他更多的是追求一种返璞归真的状态。纵观王烈平的陶器,突显着质朴、大气的特点,没有过多的修饰。王烈平告诉记者,这就是他追求的质朴之美,也是他不变的初衷。他认为,做陶不应该过多追求完美,由此他采用许多人不喜欢用的华宁土釉、黄金釉和酱釉三种釉料制陶,用最简单的釉料来表现陶器朴实的气质。

记者好奇地问,难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进行任何创新吗?王烈平笑着说,在釉料使用上,他会根据器物的需要,把华宁土釉、黄金釉和酱釉配合使用,每次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成品接地气的同时也极具美感。而在器型上,他除了做传统的碗、水缸、咸菜罐等生活日用陶之外,也根据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制作小碟子、烟灰缸、茶杯等。下一步,他想把华宁的地域文化通过陶器的方式表现出来。

王烈平告诉记者,当前他还处于学习阶段,希望努力提高自身技艺水平的同时,把自己的作品宣传出去。“目前我主要借助展会进行宣传,这是我第二次参加玉溪文博会,去年我第一次参加,只卖得500多块钱,今年卖得了3000多块,这对我来说不仅是收入的增加,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王烈平说道。近两年来,王烈平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展会活动,到过2018第十二届昆明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他的作品《泥迹》被评为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十二届“工美杯”铜奖;参加了2019年第二届中国·建水紫陶文化节——陶艺技能邀请赛,荣获优秀奖;在2019年云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之“中国(昆明)官渡区第九届全国非遗联展”中,他的作品《斗笠碗》荣获金奖且被昆明官渡非遗文化展示中心永久收藏。此外,王烈平还积极通过微信和抖音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在王烈平看来,在陶瓷产业发展中,应把传统的陶艺文化保护好,在继承传统的实践中守住华宁陶的质朴之美。(记者 李艾丽)

  • 上一篇:玉溪交集团开通昆明市内接送业务
  • 下一篇:玉溪醉酒驾车发生事故 驾驶人死亡乘客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