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记丽江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陈宗宁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生活的岗位?”这是雷锋日记中的一段话,它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无论做着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发挥最大的能力,作出最大的贡献。
陈宗宁,男,白族,主任医师,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医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云南省心血管内科分会委员,2011年获丽江市“五四青年”奖章。2016年获云南省“医德标兵”,2016年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等奖,2016年获“丽江好人”荣誉称号,2017年获云南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他现任丽江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丽江市医学会内科学组组长,丽江市第三批中青年学术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自1997年走上工作岗位至今,把医院当成自己的家,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年四季,兢兢业业。
陈宗宁热爱本职工作,把做好本职工作视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他坚持每天早上班、晚下班、节假日很少休息。作为科室主任、高年资医师,为了既不影响门诊工作,又能指导病区医师对住院病人的诊治,他经常提前半个小时甚至是1小时到病区查看新入院病人、疑难复杂病人和危重病人,中午或下午在门诊下班后再去查看危重、疑难病人,指导年轻医师进行各项诊疗工作,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2010年2月的一个夜晚,接到迪庆州香格里拉金江乡卫生院的求助电话,乡卫生院接诊到一名83岁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患者生命危在旦夕。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陈宗宁率领科室的几名医生连夜紧急驱车翻山越岭,穿过金沙江赶赴藏区金江乡抢救。到了乡卫生院后,经过简短的讨论,并和患者家属商议之后,决定立即为患者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接上起搏器后,患者恢复心跳,当即神志清醒,为后续抢救赢得宝贵时间。随后转院至市医院,陈宗宁指挥抢救,镇定自若,进行永久双腔起搏器植入手术做为生命线的电极线被送入患者的病变心脏,全体医护人员全力配合,一丝不苟。心电监护显示传导阻滞消失,恢复正常传导顺序的心律,心率和血压均恢复正常,手术顺利成功。患者被送进病房,家属悬着的心落了下来,露出了笑容。
这只是多年来陈宗宁在上百次的抢救中的一个平常手术。由于院里人手紧张,所以采取集中手术的方式,陈宗宁往往是上午8点进手术室,晚上11点才能走出手术室,最多的时候一天为18例病人做手术,在X光环境下,还要穿上重达30多斤重的铅衣,所以每次做完手术,陈宗宁说都有一种精疲力尽的感觉,通常是焦虑感大于成就感。曾经还经历过在手术台上抢救心脏数次停止跳动的病人,“浪费一秒钟就可能失去一条生命”,所以神经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争分夺秒的抢救过程让他一辈子难忘。
医生这一职业是特殊职业,医生面对的服务对象是病人、面对的是病人的身体和生命,医生的职业道德要比其他行业人员职业道德要求得更高。医生不仅要为病人解除身体上的痛苦,还要帮助病人解除心理上的负担。“责任心决定了医生在医学这条长路上能走多远。”陈宗宁常常在交班会上对科室的年轻医生这样说。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使得他总是能够细致的观察病人,慎重的制订治疗方案,深刻的总结诊疗经验。(市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