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跨越时代奔小康的基诺族
国务院确认基诺族为单一民族的40年,是基诺族人民奋发图强、跨越时代奔小康的40年。40年来,基诺族人民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在扶贫政策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深化农村改革,打好扶贫攻坚战,使基诺山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个世纪50年代,基诺族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很少与外界接触交往。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基诺族翻身得解放,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基诺山的每一个角落。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基诺山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农民经营自主权,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定了“以林为主、粮食自给、退耕还林、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方针。40年来,全乡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截至2018年,全乡种植橡胶18.1万亩,开割14.4万亩,年产干胶7700多吨,产值7100多万元;种植茶叶2.8万亩,年产值4300多万元;种植水果2.4万亩,年产量6000多吨,年产值4300多万元。全乡经济总收入2.55亿元,是1978年的26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2918元,是1978年的110倍。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居住条件大大改善。上世纪80年代,除小腊国防公路穿乡而过外,乡政府至自然村不通公路,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很差,全靠人背肩扛。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党委政府多方争取资金,全力修建乡村道路。现在,乡政府至7个村、46个村小组全部修通了公路,乡村道路硬化246公里,其中乡道6条66公里、村寨道路29条179公里。加强农村电网建设和村民饮水工程建设,全乡46个村小组实现了村村通民用电、通自来水、通广播电视、通网络,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现在的基诺山乡,到处都是拔地而起的砖混结构楼房,90%的农户搬进了新房,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应有尽有。全乡拥有农用车16辆、小汽车1261辆、摩托车5935辆,基诺族人民开始向全面小康迈进。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基诺山乡是纯山区乡,热带雨林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乡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市决策部署,深刻认识到保护森林就是保护自己,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特别是1998年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基诺山乡把退耕还林、荒山绿化、植树造林、节能改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截至2018年,全乡退耕还林8200亩、荒山造林4060亩、节能改灶1200多户,森林覆盖率达94.01%。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群众素质得到提高。基诺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新中国成立以前“刻木记事”是唯一的记事方式。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基诺族的教育发展,1957年春在曼雅老寨开办了第一所学校。如今,基诺山乡中心小学建成了241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教学楼,有学生食堂、2栋校舍、2间云计算机教室、1块环形田径场,教职工61人,教学条件大为改善。全乡已扫除青壮年文盲,“普九”通过验收,小学、初中入学率均为100%,全乡近80%的村民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在全州12个世居少数民族中名列前茅。
文化建设长足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基诺族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口碑文化资源丰富,随着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基诺族的传统文化得到挖掘弘扬,创作出了舞蹈《基诺族大鼓舞》《采茶舞》、歌曲《我的家乡基诺山》等一批具有基诺族特色的文化作品。在有关专家、学者、作者的参与支持下,还创作完成了《基诺族简史》《基诺族文化史》《基诺族爱情文化》以及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基诺族卷》等。
医疗卫生事业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基诺山乡过去医疗卫生条件差,缺医少药状况突出。1957年虽然成立了卫生所,但只有2名医务人员,工作条件艰苦,常年走村串寨,主要靠一个血压表、一个听诊器、一个体温表来诊断病人的病情,群众看病就医要走几十里路。乡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基诺山乡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如今,基诺山乡卫生院建盖了标准钢筋混凝土大楼、住院部、医务人员宿舍,购置了现代化的数字化X线机、彩超、自动化分析仪、心电图、化验仪器等设备,医务人员从最初的2人增加到了50人。茄玛、巴卡、巴雅、洛特4个村建立了标准卫生室,选配了卫生员。截至2018年,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参保率达100%,一些常见病不出乡就能得到治疗。(记者朱树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