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玉溪杞麓湖畔种下近4万亩玉米

时间:2019-07-27

原标题:杞麓湖畔种下近4万亩玉米——通海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的有益探索

“经过三年的示范推广,2018年,通海玉米种植面积达到3.8万亩,主要分布在河西、高大、四街等乡(镇)。”在通海县河西镇代文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溥发高向前来察看杞麓湖保护治理提案落实情况的部分市政协委员介绍。近年来,通海鲜食玉米种植发展迅速,已成为当地农业的一个新兴产业。

在通海坝子,见惯了大片大片的蔬菜,当看到大片的玉米地时,记者不由得眼前一亮。

农民缘何愿意改种玉米

通海县国土面积721平方公里,农民人均耕地不足七分,而坝区人均耕地普遍只有两三分。多年来,勤劳的通海农民以精细功夫种植蔬菜,依靠极为有限的耕地,普遍都过上了富足的日子。

通海县蔬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30万亩左右,产值超过20亿元。多年来,种植蔬菜已成为通海农民生产的常态。当地为何要推广玉米种植?众多农户为何愿意放下已轻车熟路的蔬菜改种玉米呢?

在通海,蔬菜种植带来了农户家庭收入的增加,同时也因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来自通海县农业农村局的资料显示,按照惯常的用量,当地农户每种植1亩蔬菜,每年约使用农药1000毫升、化肥145公斤。近年来,随着通海县环保力度的加大,杞麓湖水质有所好转,脱离了劣Ⅴ类湖泊名单,让社会各界对杞麓湖治理和保护有了进一步的期待。继续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成为通海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的路。

发展鲜食玉米,成为农业部门试验示范的首选。2015年,通海农科人员开始在河西镇试种甜脆玉米,农户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据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飞运介绍,通海县鲜食玉米从试种成功到推广种植3.8万亩,只用了三年时间,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收益有保障。据通海县农业农村部门测算,鲜食玉米平均亩产超过1700公斤,按近年每公斤3元的均价计算,亩产值达5100元,每年种植两茬,农户每亩收入超过10000元,扣除全年的生产成本,每亩纯收入超过8500元。

劳力需求少。1亩玉米只需投入工时14个,且主要集中在采收环节,劳动强度不大;而种植1亩白菜,需要投入工时34个。

投入成本低。1亩玉米的生产成本为:农膜76元、种子160元、农药100元、化肥270元、机耕费和水电费各100元,共计806元;而1亩白菜需投入生产成本1216元(种子140元、农药400元、化肥430元、农膜76元、机耕费70元、水电费100元)。两相比较,玉米每亩少投入生产成本410元,这还不包括多出的20个用工成本。

据介绍,今年,通海鲜食玉米价格基本保持在每公斤4.5元以上,自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种植鲜食玉米的行列。

改种鲜食玉米带来四大利好

溥发高告诉记者,2018年,通海县鲜食玉米种植面积3.8万亩,年产鲜食玉米48000吨,产值超过1.5亿元。今年,预计种植面积将达到4.6万亩,这些玉米大多种植在杞麓湖周边的坝区。

让溥发高感到欣喜的是,鲜食玉米种植带来了四大利好。

一是改变了通海坝区蔬菜一统天下的种植格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迈出了新步伐,有了明确的方向。

二是有效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每亩鲜食玉米全年施用农药400毫升、化肥110公斤,比蔬菜少用农药600毫升、化肥35公斤,按今年4.6万亩鲜食玉米计算,减少农药施用量27.6吨,减少化肥施用量1610吨,有利于杞麓湖保护。

三是有利于耕地保护。多年来,因为年复一年高强度种植蔬菜(每年四到五茬),导致通海耕地地力下降、土壤板结现象越来越突出,蔬菜连作障碍成为困扰当地农民和农科人员的问题。种植鲜食玉米,每年只种两茬。而且,每当收获结束,多数农户把秸秆稍加分割后还田,可作为底肥使用。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钙、镁等多种营养元素和有机质。青秸秆还田后会很快腐化,转化成土壤有机质和养分,从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据测定,每1250公斤青秸秆还田,相当于施用碳铵18.75公斤、磷酸钙10公斤和硫酸钾7.65公斤,按目前秸秆还田率70%来折算,相当于每年向地里施用碳铵819吨、磷酸钙436.8吨和硫酸钾334.2吨。而且,大量有机质的增加,可有效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通过与玉米轮作,蔬菜连作障碍的问题将逐步得到缓解。

四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鲜食玉米种植技术简单,用工量少,让因蔬菜种植技术不高或家庭劳动力不足的农户也有了增加收入的新渠道。

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空间大

杨飞运告诉记者,经过三年的示范推广,通海鲜食玉米种植得到了越来越多农户认可,发展势头强劲,未来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产业有潜力。发展鲜食玉米产业,符合国家玉米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鲜食玉米产业发展与湖泊、耕地保护相结合,易于获得政策和项目支持。

其次,销售有保障。鲜食玉米蛋白质、赖氨酸含量较高,且口感好,营养丰富,市场需求旺盛,消费量逐年增加。而伴随着通海蔬菜产业的发展,培育出了一支强大的销售队伍。一直以来,当地经销商早已有从外地收购鲜食玉米销往全国各地市场的业务,在省内外拓展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而且,鲜食玉米适于速冻、真空包装,且采收期较长,不易变质;通海冷链物流发达,现有蔬菜处理冷库89座,库房478间,可自由调节鲜食玉米上市时间。

最后,技术有保障。通海农民种植技术过硬,不少农户都有种植鲜食玉米的经历。1994年,河西镇曲陀关村农户张凤祥种植的玉米以亩产1350.9公斤,创下我市目前玉米亩产的纪录。更重要的是,近年来,通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与云南农业大学合作,引进“库普拉902”“瑞甜3号”“瑞甜6号”“云糯4号”“云糯3号”“黑糯2号”“花糯1号”等10余个鲜食玉米新品种试种,不仅筛选出了适合的种植品种,还在病虫害防治和增产技术方面探索出了一系列成功经验。

有鉴于此,杨飞运相信,通海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还会有一个持续的增长期。(记者 邢定生)

  • 上一篇:玉溪市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研究
  • 下一篇:玉溪新平获批设立“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