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玉溪乡村的“美丽转身”
70年奋斗追梦,40年改革沉淀,无论经济发展,还是社会治理,乡村都迎来前所未有的转型发展契机:城乡融合正当其时,消费升级正在进行,田园乡村休闲游受热捧,生态价值逐渐被重视……梳理玉溪乡村建设轨迹,十余年间我市久久为功,农村危房改造、“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城乡垃圾综合整治,以及“点亮玉溪”等一系列专项行动,让全市乡村得到有效治理,一幅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共融的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玉溪乡村的“美丽转身”,承载着千万群众的小康梦想,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不断谱写着幸福玉溪的新篇章。
实施“百千工程” 描画美丽田园
夏日的澄江马房村格外美丽,连片种植的荷藕含苞待放,青的叶、红的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荷田旁边的树林绿影婆娑,宽敞的道路两旁是融入了滇中民居元素的三层民房。
村里开起了客栈,土地流转了出去,村民们搞起了旅游业……这些变化,得益于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美丽家园行动、“一水两污”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的实施。短短几年间,马房村面貌焕然一新,不少投资者到村里租房开起了客栈。
“以前大家没有环保意识,村里环境脏乱,没有路灯,厕所都是旱厕。现在村子越来越美,村民的生活习惯、环保意识都和以前不一样了。环境好了,旅游业也得到发展,村民通过租房和到附近庄园打工富了起来,大家切切实实享受到了好环境带来的福利。”村民张绍林说。
“下雨烂、天晴灰”是澄江县龙街街道高西社区朱家山村以前的真实写照。这个226户824人的村庄,原先以种植业为主,村庄布局散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2015年,朱家山村被列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示范点,村里新建房屋时,政府进行了统一规划,还新建了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为垃圾房安装了路灯,铺设了宽5米的进村道路,如今一栋栋青瓦白墙的3层半小楼拔地而起,朱家山村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村民们的土地都流转出去种了蓝莓。“除了到蓝莓庄园做水电管理员外,我闲暇时还在村里的农家乐打打工,每年收入有3万余元,比之前种蔬菜收入高了。村里环境变美了,我们日子也好过了,生活更有盼头了。”村民王金洪说。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打造“田园综合体”,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我市乡村振兴中的新探索。红塔区高仓街道梁王坝社区上牟溪冲村、峨山县富良棚乡塔冲村、新平县古城街道阿波左小组、易门县浦贝乡阿姑村委会曰末旧村……这些村落被选定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示范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截污纳管、村道拓宽、修公园、造园景……短短几年时间,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完全改变了,整齐划一的小洋房幢幢相连,村内道路通畅,小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家家房前屋后可以种花种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如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市以“百千工程”的实施为突破口,从2015年起,通过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彰显特色、打造亮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方式,在全市建成示范村100个、重点整治村1000个。截至目前,实际启动了省级、市级共1115个示范村、整治村,共下达补助资金12.353亿元。通过“百千工程”的示范带动和集中打造,我市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协调美观的村容村貌初步形成,村风民风得到明显提升,“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风貌初步显现。
整治人居环境 建设大美乡村
下高桥村不仅打造了“农民上楼”新型农村集约化居住模式,还新建了花园,让村庄和城市一样美丽。
住进新建的居民楼,江川区前卫镇小街村委会下高桥村的村民周留付很开心,从破旧的老房子搬入崭新的居民楼,是他家几代人的梦想。
人多地少,村庄建设缺少规划管控,长期以来,下高桥村布局混乱。“以前,群众乱占乱围现象突出,亮化、给排水、环卫等基础设施不健全,垃圾成堆、污水横流、道路狭窄,三轮车进来都困难。”小街村委会主任王学跃介绍,2017年按照“拆危房、除闲房、腾空间、建新村、换新貌、奔小康”的思路,下高桥村以“七改三清”为着力点,全面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村里拆除危房、闲房、低效利用房和临违建筑,将腾出的土地用于道路扩建、排污截流、道路绿化、民居建设等,打造了“农民上楼”新型农村集约化居住模式,有效化解了群众建房需求与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解决了乡村基础设施欠缺、人居环境脏乱差等难题。
下高桥村只是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玉溪市人居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石伟介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我市打响的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攻坚战。2018年,我市制定了《玉溪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办法》(2018―2020年),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实施“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七改三清”,突出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推进“厕所革命”,集中整治村庄脏乱差。
农村污水收集、处理以及垃圾分类回收一直是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难题。如何破题?澄江县龙街街道忠窑社区白土坡村率先作出了示范。位于梁王河水库与西大河水库下游约0.5公里处的白土坡村是个搬迁安置区,有21户100人。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到村前屋后干净整洁,白土坡村用了一年多时间。该村新建了雨污分流系统,开展了道路硬化、环境净化、村庄美化等一系列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还购置了一套每天能处理500公斤有机垃圾的设备,可将方圆7公里以内的厨余垃圾处理成有机肥,循环利用。
经过努力,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深化,整治范围不断延伸。截至目前,全市61个乡(镇)镇区生活垃圾设施覆盖率达100%,701个行政村和5620个自然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61个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5%,污水处理率达94%;701个行政村污水处理率达77%,5620个自然村污水处理率达42%……农村长期以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得到了较大改观,村庄环境卫生日趋良好,市容市貌逐步改善。
澄江县白土坡村的公厕
对生活幸福指数影响较大的两个地方是厨房和厕所,而这两个地方恰恰是乡村经常被忽视的地方。我市大力实施“厕所革命”,并将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致力于转变群众生活习惯,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城市公厕413座,其中二类公厕265座;建成旅游公厕500座,其中A级以上20座;建成乡(镇)公厕357座、行政村公厕1186座;乡(镇)2座以上水冲公厕、行政村1座以上水冲公厕覆盖率达100%,自然村拥有公厕数量达到4860座。
“目前,全市共建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166个,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年度综合指标排名全省第二。”玉溪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东说。
遵循发展规律 探索建设机制
群山环抱,状若莲瓣,一棵棵杧果树、荔枝树枝叶如盖,村里一方池塘,倒映着池边的亭台楼阁,元江县曼来镇曼来社区移民新村到处是一派恬静的田园风光。该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杧果、荔枝产业,兴起了乡村旅游,带动了农民增收……
地处南盘江上游河谷、有“天然温室”般独特气候条件的华宁县华溪镇甫甸社区下拖卓村,通过实施村庄布局优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绿化,种植柑橘10万余株,产量达1500余吨,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
改造破旧老屋,重新规划和打造特色民宿。在澄江县右所镇小湾村,村民们搬出了居住多年的屋子,将房子交由文化传播公司打造,乡村文创思路的实施,让这个抚仙湖畔的民宿小镇有了灵动与活力……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乡村的美丽,兴旺了一方特色产业。十余年间,我市久久为功,以打造特色小镇带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澄江“一城五镇多村”建设格局基本成型,广龙旅游小镇、戛洒花腰傣风情小镇被列为全国一流特色小镇,寒武纪小镇、橘乡小镇等5个城镇被列为全省一流特色小镇,有效推动了城乡融合、产村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市优先将131个易地扶贫搬迁点纳入市级“示范村”“整治村”建设范围,把选准培育特色产业作为治本之策,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和方式,大力推行“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万企+万村”等模式,着力推动贫困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生态宜居、绿色发展,是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词。《玉溪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2020年,我市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各县(区)至少建成1个示范乡(镇)和3个示范自然村,形成一套可推广借鉴的乡村振兴经验;2022年,我市乡村振兴战略走在全省前列,取得阶段性成果,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建成一批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庄;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如今,玉溪广袤的田野山川、星罗棋布的美丽乡村,正变得“绿富美”,农业新产业正不断涌现。“百千工程”、人居环境整治在玉溪乡村的典型示范,正深刻改变着乡村面貌,成为推动农村生产方式加快转型、生产关系深刻调整、农民思想观念深度转换的有力抓手。我们相信玉溪乡村的“美丽转身”,定会带动更多乡村在滇中大地徐徐铺开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新画卷。(记者 陆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