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水富: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四化”模式
近年来,水富市在探索创新社会治理工作中,有效整合力量、资金、资源,致力联合共建、联动共治、联通共享和联手共创,形成“治理体系标准化、治理机制多元化、治理能力智能化、治理方式社会化”的水富“四化”模式,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新格局,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跨越发展,实现水富社会治理效益最大化,让群众有了更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2017年9月,水富获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三连冠,首次捧得全国综治工作最高奖“长安杯”,为昭通乃至云南捧回了国家荣誉。2018年6月,水富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联合共建,实现治理体系标准化
全市在城乡29个村(社区)规范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站,合理划分的489个网格,成为社会综治工作的前端触角,发挥每一个网格团队“五员”(信息员、网格管理员、网格长、网格指导员和网格监督员)作用。在市、镇、村建立完善34个为民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一条龙、一网通利民便民服务,坚持首问责任制度和限时办结制度,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自2017年3月以来,先后投入近100万元,按照国家标准,统一规划,建设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集治安防控、纠纷调解、网格服务、视频接访、信息上报、事件流转和民生服务等诸多实战功能于一体,成为水富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前沿阵地。到目前为止,1个市级中心、4个镇(街道)级中心、29个村(社区)级中心全部标准化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综治中心城乡全覆盖。
联动共治,实现治理机制多元化
该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责任体系,总结推广网格化服务管理“抓六化措施、促五有变化”的云富街道办事处“安江模式”,突出小网格有大作为,更好地服务民生。两碗镇以服务农村留守人群为切入点,落实关爱行动进网格,建设“平安家园”,解决了农村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和打工群体的后顾之忧。完善市、镇、村、组四级人民调解组织,成立医疗调解委员会等6个专业调解委员会,执行社会矛盾和不稳定问题滚动排查和包案化解制度。强化社会稳定风险的源头管控、预防预警和多元化解工作机制,落实“以案定补”和“录入奖补”两个政策措施,每年兑现奖补资金12万余元,提高了基层排查化解矛盾的实效。向家坝镇坚持“相约周三”接访制度,成为畅通民声诉求、解决群众困难、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近年来,水富努力践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期“枫桥经验”,将99%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
联通共享,实现治理能力智能化
全市利用境内96个云南省综治信息系统用户,98个综治通手机终端和489个网格信息员通过“96885”免费短信平台,把全市的人、事、地、物等关联信息汇聚到综治中心,实现综治中心指挥平台数据查询、分析研判、指挥调度数字化、智能化,为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数字动力引擎。在城市街区先后投资近1000万元,建成覆盖城乡的“雪亮工程”高清探头457个,整合资源接入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实现城市、镇(街道)驻地、村(社区)集镇和农村重点道口全覆盖。开展公共安全视频巡查,发现隐患问题报告职能部门处理,并做好巡查日志登记。110个单位、小区的1754个视频监控探头与公安监控系统无缝对接,联网运用。初步形成城乡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天网”,成功破获多起刑事案件,有效震慑和打击违法犯罪,提升治安防控能力和群众安全感。
联手共创,实现治理方式社会化
该市突出法治创建,开创依法治理新局面。在推进普法宣传中打造法治宣传阵地,在人民东路、长江大道建成法治文化“一条街”、平安建设“一长廊”,在向家坝镇建成以宪法宣传为核心的“古渡法治文化广场”,尊法、学法、用法、守法在全市蔚然成风。多渠道大张旗鼓宣传法治平安水富,激发群众归属感、认同感和参与意识,综治、平安建设群众知晓率达98%,群众参与率达100%。水富“法律六进”系列宣传活动先进案例,被省司法厅推选到司法部作为全国法治宣传工作交流推广案例。“律师送法进乡村”活动先进经验在昭通市交流推广。2013年以来,连续6届云南·水富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和7届金沙江奇石博览会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的法治环境中成功举办。行业平安创建和基层“平安细胞工程”建设不断深化,全市20个行业“创平”覆盖率达到100%,达标率85%以上。见义勇为、先进典型事迹不断涌现,据统计,2013年以来,共表彰勇斗歹徒、舍己救人的见义勇为先进个人11人(其中市级表彰1人)、综治工作先进个人60人、综治平安建设先进单位107家。
立足新时代,迈向新征程,展现新作为。水富市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全力打造平安城市升级版,和谐水富、平安水富正向富裕水富迈进!(通讯员 狄廷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