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云南泸水:种植结构调整促农增收脱贫

时间:2019-07-30

淅淅沥沥的夏雨中,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老窝镇老窝村桔园村民小组村民曾桂明在自家的香橼树下除草。6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水田,如今,3亩水田里栽种的400多棵香橼树已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成为曾桂明的主要经济来源。

曾桂明告诉记者,老窝气候寒冷,水稻亩产不高,辛苦一年,一亩的纯收入也就七八百元。而现在,3亩香橼,一年就带来了5万元收入。

曾桂明是桔园村民小组第一个种核桃、第一个种香橼的人。除了管理自家的经济林果,平时他还打些零工。去年,他在老窝村蔬菜基地务工,一年下来,收入有8万元,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其他村民也种上了核桃、香橼、蔬菜,村里田地一年四季没有荒芜过,群众增收来源越来越广。

春看花、夏避暑、秋摘果、冬赏雪……这几年,老窝镇着眼于山区农民增收来源多样化。立足区位优势,加快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将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发展相结合,引导群众种植香橼、花椒、核桃。成立蔬菜种植协会、蔬菜种植合作社,打造六库城市后花园和蔬菜供应基地,许多群众依靠特色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称杆乡称杆村,一场大雨让村里的蔬菜基地垄沟里积满了水。基地里务工的村民们迅速行动,冒雨排水,以免长势正旺的豇豆受涝减产。

“这片蔬菜基地是大家增收的希望。群众天天值班防汛抗旱。”泸水玉昌农业特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蔡玉秀说,村民把地租给公司种蔬菜后,一亩田的收入由原来的四五百元提高到5000左右。

2018年,市农业部门投入295万元,在称杆乡称杆村实施农业帮扶项目。以“企业+党支部+基地+村民”的方式,从群众手中租赁土地种植蔬菜、羊肚菌。所得利润,企业和农业部门各占50%。农业部门将利润的20%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30%用于建档立卡户分红。仅去年,称杆村群众土地流转和务工收入达104万元。

称杆村民欧凤珍上有老下有小,难以外出务工挣钱,一年四季守着几亩包谷地过穷日子。把地租给公司后,她在家门口的蔬菜基地务工,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固定收入,生活条件一下子改善了很多。

泸水市把种植结构调整作为促近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结合各乡(镇)、村寨的地理、气候、光照和水肥条件,分析市场需求,按照高山、半山、江边、坝区分类,有计划的引导农民群众种中药材、经济林果。保护生态、发展经济。

截至2019年5月,泸水市沿江七个乡(镇)的近2万亩农田地,已经完成芒果、坚果、咖啡、沃柑及蔬菜种植1万多亩。其中,蔬菜种植在七个乡镇达到2000亩。全市的香橼种植突破3000亩,刺龙苞以及黄精、木香、天门冬、重楼等中药材种植在高海拔地带得到大力推广种植。

云南网记者李寿华通讯员胡陈兰

  • 上一篇:怒江州孕育警民和谐
  • 下一篇: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马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