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胡正华:“我是最穷的,也是最富的”
泸水市称杆乡称杆村委会风貌
绿树依依,如诗如画;村道宽阔,溪流欢腾,环村公路挽住村庄,勾勒出一幅乡村水墨图。
盛夏,在泸水市称杆乡称杆村委会,记者见到了全村“最穷也最富”的村党总支书记胡正华。头天晚上刚从福贡县鹿马登乡考察完羊肚菌种植返家的他,天刚放亮就已在村里走完一圈,裤腿沾着泥。“一会村‘两委’还要开会商讨打造乡村旅游的事,你有问题赶紧问我!”直爽的性格、朴实的话语,这是胡正华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今年54岁的胡正华当过兵,在部队时还参加过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拍摄工作,在村民眼里,退役后弃商回乡的胡正华退役不褪色,一直保持着军人刚正不阿、吃苦耐劳、心中有民的本色。
村党总支书记胡正华(右一)
在外打拼,先富起来的人却选择了回乡
“我是苦过来的人,晓得苦日子对村民意味着什么,也看得出他们对过上好日子的期盼。”一开口,胡正华就道出了他走出山村又回到山村的原因。
从1984年退役后到泸水县邮政局工作,再到1990年辞职与人合伙在片马经商,胡正华的人生路平坦而顺利,“媳妇开饭馆,一个月挣千把块钱不成问题。”说起在片马的日子,胡正华只字不提自己的收入,只给记者描述了那个年代小镇商贾云集的繁盛。
尽管在外打拼足以让一家人衣食无忧,但家乡的贫穷落后却是扎在胡正华心头的一根刺,回家乡去,带着村民一起脱贫成了他最大的梦想。
2009年,乡里组织修建称杆村通村公路,以解决村民出行难和农副产品出村难问题,而征地费也成为绕不开的话题。面对一些村民的毫不让步,当时只有4年党龄的胡正华带头拔掉了自家被征用土地上的518棵果树,无偿捐出近5亩土地,并挨家挨户做起村民的思想工作。
“一下子拔掉那么多,不心疼?”记者问。“路通了,还愁种不好树?”胡正华没有正面回答,“再说了,工期在后面追着,党员先站出来,群众才会跟上。”顶着压力的他,最终做通了村民工作,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
这件事,让时任称杆乡乡长的和大仕萌生了动员胡正华给称杆村“当家”的念头,在经得所有乡党委委员同意后,和大仕和胡正华坐到了一起。
“我是退役军人,又是共产党员,组织需要我,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不惑之年任村党支部书记,胡正华把自己交给了生养他的山村。
胡正华获得的荣誉及培训证书
上任伊始,抓党建作表率聚民心
“当村干部不是白拿国家补贴,更不是让我们在老百姓面前作威作福,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这是上任伊始胡正华对村“两委”班子说的第一句话。
“有时老百姓来盖章,居然找不到人,奇哉怪也!”对于以前的班子,胡正华只说了这样一句。
胡正华深刻认识到,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班子能否搞好团结,工作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他对村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着深厚感情,乡里划拨的修路经费有限,他和班子成员带着全村党员干在前头;常年饮用的水沟水不安全,他和“两委”班子成员跑到县水务局请求解决水管钱;为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推动人居环境建设,他组织村干部和村民投入到火热的“美丽乡村”建设中......那些繁忙而辛苦的日子,因为有党员干部带头,全村男女老少自备干粮,自发参加义务劳动,没人喊过一声累,更没人张口要过一分钱,只要党旗飘扬的地方,全是热火朝天的场面。“胡正华‘阿克打’(傈僳语,意为‘非常好’)。”坐在村里大树下乘凉的耄耋老人岳华妈道。
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主动征求支委成员和村民代表意见;财务、村务、党务及时公开,谁能吃低保、谁不能吃低保由村民说了算......一系列透明度极高的举措,消除了班子成员之间的隔阂和疑虑,也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们村就是一个大家庭,我是家长,得做好家里的每件事。”胡正华说。
任党支部书记的第二年,在胡正华和其他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带领下,称杆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乡级、市级“优秀村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而胡正华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村干部”“优秀村党总支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
公司里养殖的五彩凤尾鸡
抓脱贫兴产业,誓带村民一起富
站在高处俯瞰称杆村,300多亩土地上,豇豆、青椒等时鲜蔬菜郁郁葱葱,田间地头,村民们正给即将抽蔓的豇豆扦插支架。
“我们的地从来不闲,豇豆、青椒一‘落潮’,又该谋划羊肚菌了。”胡正华告诉记者,他们“玩”的是订单农业,商贩“点菜”,社员“种菜”。
水稻种植作为称杆村传统产业,长期以来只能勉强喂饱村民的胃,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的村民,最景气的一家一年收入不过三四千元。决心改变全村贫困面貌的胡正华,先后4次赴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参加种养技术培训。通过市场调查,胡正华发现养殖“钱”景可观,遂于2016年筹资成立了泸水玉昌农业特色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高黎贡山猪和五彩凤尾鸡养殖,年盈利10000余元。目前,养殖场有80多头高黎贡山猪,300多只林下土鸡和五彩凤尾鸡,并育有1000羽鸡苗。
建档立卡贫困户纳文新夫妇自公司成立后便在养殖场务工,加上种豆子、羊肚菌和在种植基地打零工,年均收入达五六万元。
同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李义春很喜欢每天上午10:30上班、下午3:30至4:30休息、晚上7:30下班的管理制度。在她看来,这样的规定,让她实现了照顾老人小孩、喂养鸡猪牛羊和到公司上班“三不误”,一天还能挣80元。2018年,全村9000多人次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仅上半年,公司就支付了61万余元劳务费。
为了免除公司的后顾之忧,胡正华还依靠市林草局提供的土地流转费流转了300多亩土地,并与丽江科德菌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总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让技术指导、种植、烘干、分类、收购实现了“无缝对接”。
贫困群众一直是胡正华心头的“痛”,走访贫困户是他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
今年49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星才是一名退役军人,在一次意外中摔伤了腿,不能从事重体力活。如何解决杨星才今后的生活问题成了胡正华和驻村扶贫工作队考虑得最多的事。结合杨星才家园子宽敞、周边树多林密的实际,胡正华他们最终制定了适合他家发展的计划——就近养殖土鸡,由公司提供100羽鸡苗,出栏后可自行出售,亦可由公司回收,扣除成本外,所得收益归其所有。目前,杨星才家的园子已打整完毕,预计8月前后可投放鸡苗。
类似的事并不鲜见。2018年,腊门里小组退役军人初时章和排把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三波华分别凭借胡正华提供的50羽五彩凤尾鸡鸡苗,半年后净赚1500元和2000多元,有效缓解了生活负担。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要不然我怎么向组织交代!”2019年是称杆村脱贫出列年,胡正华说他们班子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丝毫不敢松懈。
“大家都支持胡书记,愿意跟着他干,而且他办事公正周到,大家都信任他。”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杨寻春说。
胡正华家
带头拆房捐地,只为给乡村旅游插翅
徜徉称杆村,蜿蜒但宽阔的1公里多机耕路两旁,春天种下的玫瑰花和叶子花开得正艳,幢幢小洋楼在绿树掩映下气派显眼。与这气派显眼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胡正华家2007年建盖的四间土墙石棉瓦房。
今年初,称杆村在顺利完成“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后着手考虑修一条机耕路,在方便村民耕作的同时为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作准备。一些村民因对项目不了解,不愿让出土地,任凭村干部磨破嘴皮跑断腿就只回复两个字——“不拆”“不给”。
“我先拆!”关键时刻,胡正华站了出来。“我不同意!”妻子瞪起眼,“拆了住哪里?再说了,这可是我们种菜养猪养鸡好几年才攒钱盖起来的!”
“我们两老都是党员,关键时刻得站出来。再说了,不是还有旁边那小四间嘛。”胡正华说,“路通了,运东西不是更方便了?”
知道拗不过丈夫,妻子蔡玉秀别过脸,哭了一下午。
第二天,看着挖掘机把4间空心砖房变成瓦砾,蔡玉秀又一次哭出声来。隔着一条路,胡正华对妻子唱起《绣红旗》来。“那天,我一会哭一会笑,像个疯子。”蔡玉秀说,哭过闹过之后,她默默收拾家当,搬到了逼仄的老屋。
在胡正华的带动下,拆迁工作进展顺利,确保了施工进度。
机耕路建成后,胡正华又“背着”妻子无偿捐出自家3.5亩地,其中1.5亩建了停车场,另外2亩准备建盖小型农贸市场。他说,发展乡村旅游,少不了停车场,而村里日渐扩大的蔬菜种植面积,让建农贸市场成为必然。
目睹机耕路带给村民的种种便利,胡正华看到了更多希望。“农产品运销方便了,我们村的产业也会越做越大。”
胡正华说,在村里,他是最穷的,也是最富的,因为他的穷是暂时的,而村民的信任是无价的,等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他一定把自家房子建起来,“绝不拖全村后腿”。
胡正华还说,作为曾经的乡政府所在地,称杆村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村“两委”班子和驻村扶贫工作队拟定了全村发展蓝图:着力打造集休闲度假、采摘体验、观光旅游、民宿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等美丽公路通车后,肯定会有更多人来到我们村,发现她的美,爱上她的美,那时,我们村一定是名副其实的‘最美乡村’。”
【采访手记】
见到胡正华,他第一句话便是:“怎么会想到采访我呢?我的工作很普通。再说了,村干部为村里做事,天经地义。”当记者准备解释时,他又说:“你有什么问题就趁这个工夫赶紧问,一会我不一定有时间。”那天,记者就这样跟着“没时间”的胡正华“过”了一遍他每天工作的日常。
采访总是在他和村民的沟通中、在不间断的电话声里被切割得零碎。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零碎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什么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更体会到了基层干部的不易。为着“群众选我当村干部是看得起我,我要对得起这份信任”,他们付出了我们难以想象的时间和精力。
离开时,胡正华一再强调:“不能把我写得太好了,我不过是做了一名党员该做的分内事。”他担心,自己做的“普通事”,会被记者不负责任地写得“高大上”。
无需雕琢,因为脱贫攻坚的风景已在像胡正华这样的村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点滴付出中体现。(陆娉婷 杨梦魂 谭金明)